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海都深读:神秘的私塾 传承国学是补充而非全部

2015-12-08 11:55 来源:闽南网 0
读经私塾执著于传承古代经典,又因师资良莠不齐,受到巨大争议。

阿金和小飞觉得,私塾的环境,更适合自己

阿金和小飞觉得,私塾的环境,更适合自己

入读私塾带来的改变

  泉州一家私塾里,10岁的小玉(化名),被私塾老师李月带在身边,“说是学生,其实也就跟女儿一样了”。

  从小跟家人从河南老家去到广东,继而又定居厦门,有些漂泊的生活,让小玉显得早熟,说起过往,逻辑也是很清楚。

  在私塾跟李月一起生活4年多,小玉也很清楚,什么生活是自己想要的,她排斥回到学校。

  读经典让我心静了许多

  小玉是在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转到私塾的。“以前上课老师提问题,基本上我都会,所以每次都会举手回答。”小玉说,这些看来正常不过的事,在一些同学眼中成了“爱出风头”,她也因此被几个同学围在角落教训,这让她十分苦闷,多次跟父母提出转学要求后,父母才帮她选择现在的私塾。

  “还有没完没了的卷子,会了还要做。”小玉说,但私塾老师不强迫,这让她松了一口气,节省下的时间,可以看自己喜欢的书,学习更多东西。

  私塾也有小学班,不过,小玉跟同学还是有点处不来,“独生女,爸妈很强势,爷爷奶奶又宠爱到极点。”李月说,这多多少少让小玉养成一些小姐脾气,好胜心又太强,才会在学校显得格格不入,但小玉好学,喜欢看课外书,还因为“从小接触经典,智力发育比较早,理解能力也强”,所以她就带在身边,根据小玉的进度,教授她相应的课程,最后到学校考试,小玉的成绩也不赖,总是能考到前几名。

  与小玉排斥回学校不同的是,同个私塾里的男孩阿金和小飞(均为化名)则是觉得,私塾的环境,更适合自己。

  15岁的阿金瘦瘦高高,穿着篮球明星凯文杜兰特的T恤,见到海都记者时,叫了声“叔叔好”。小学毕业后,阿金妈妈觉得普通的初中不好,找人打听后将他送到私塾,这里上的课程与外面的中学,并没有太大差别,中学的课程只要想学,老师都会教,下午4点左右还有一节体育课,几个男同学还能在一起打篮球。不太一样的是,上午7点,固定要读一个小时的经典,“其实量也不会太多,每天读一点,感觉还挺好的,记忆力好像好许多”。更重要的是,这里一个班也就七八个人,老师不会逼着学生要考多少分,这让阿金觉得蛮舒坦,他成绩一般,在这里压力少许多,反而想多学点东西。

  阿金的死党小飞,到私塾已经5年左右,说话温吞,“读经让我改变很多,以前脾气很暴躁,在家总是打架闹事,惹爸妈生气,读经后,好像自己的心就静下来,从书上也学会许多道理,回想以前就觉得诸多不是,慢慢改正,才有了今天的模样”。

  封闭的朋友圈

  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愿意留在私塾,阿金、小飞眼中的读经“乐趣”,就没能吸引住13岁的女孩莫雪(化名),她一直想离开私塾,想回家。

  莫雪用母亲名字中的“雪”字,为自己取了这个化名,“意思是以后不要像我妈妈这样”。尽管,她也明确表示,她很爱自己的母亲。

  她不想像自己的母亲,是因为母亲强制将她送到一所“不正常”的学校。她在之前的学校读到小学四年级,突然有一天,妈妈说“听说一家学校很好,我带你过去”。第二天,她就被带到李月的这家私塾。母亲性格强势,很坚定地要让她学习经典,尽管她多次表示过不想呆下去,但母亲依然不同意。

  “是哪里不正常?”“呵!当然不正常啦!你看不出来吗?哪里都不正常!”莫雪说着,身体侧向一边,耸了耸肩。

  “封闭的朋友圈”,是莫雪指责最多的地方。私塾空间狭窄,就连学生也没几个,同龄的更是寥寥,这让她几乎没有选择朋友的余地。莫雪抱怨,自己在私塾基本没有朋友,同班仅有7个学生,“在我看来,他们都太幼稚,跟他们说话很累”,她喜欢跟高年级的学长学姐聊天,“他们比较懂我”,但高年级的学长学姐有升学压力,“每个人都不怎么爱说话”。莫雪也承认,自己脾气急躁,可能读经时会觉得能静下来,但合上书本又恢复原样。

     不过,朋友圈狭小的质疑,却被大多数受访的堂主否定,力禾就表示,几乎每周学堂都会组织出外游玩,跟其他学堂或者学校、组织,也有联谊活动,学堂的孩子,交友能力其实不比普通学校的孩子差。与莫雪一个学校的阿金,也称自己依然跟许多小学朋友有联系,“上学的时候是没什么时间,但是周末回家,都会约出来玩”。

  虽然认为私塾是“不正常”的,但在私塾读书的3年里,莫雪已渐渐习惯这里的教学方式。她也打算和其他人一样,继续读高中,考大学。只是相比正常学校,私塾里不会布置作业、课业压力也较少,虽然更喜欢普通学校的氛围,但已经习惯私塾相对自由状态的她,深知再到普通学校,自己的成绩也跟不上。她对摄影挺感兴趣,如果能考上大学,她想去学习摄影,“那应该会很酷”。

  喜欢站在台上演讲的小玉,则是想通过高考考取播音专业,当一名主持人。阿金也向往着大学,虽然还没想清楚以后的方向,但对于上大学一事,他还是很笃定,“等我知道喜欢什么,就能去学了”。

  做义工的家长们

  除了老师和学校外,私塾有时也会迎来一些学生的家长。

  赵明在泉州一处深山办私塾,私塾实行全日制寄宿制,孩子们两周回一次家,租下的这套大房子,除了学习的教室,还有宿舍和食堂,3000元每个月的学费,让孩子们吃住不愁。

  学生家长遍布各行业,做生意的,当医生、老师的,亦或公务员、家庭主妇。大多数家长,会在闲时开车上山看孩子,带来些药物、营养品或换洗的衣物,然后跟老师们聊聊孩子近况,或者拉拉家常。也有几个孩子家长留下来成了“义工”。带着外孙女来求学的英姑(化名),和小她20来岁、带着女儿前来的林亚(化名),就这样结成伴。她俩合伙负责私塾大小三十几个人的一日三餐,有时候忙起来,连话都说不上。尽管忙碌,但两人并无怨言,除了能陪伴着自己的孩子外,她们对这些投入也心甘情愿,“经典里也教我们要奉献,不单单是要求孩子,作为家长,我们也一样”。

  义工生活,还是给林亚带来些好处。去年她开始尝试“亲子共读”,与3岁的女儿小雅一起读经,为女儿营造一种更好的读经环境。如今,女儿已能背下半本《论语》,正在背诵后半本,“经典一定会让她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林亚颇有信心。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泉州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