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骨干培训班讲师将为泉州本土公益组织分享快乐公益
闽南网12月2日讯 泉州首次志愿者骨干培训班开班在即,参加培训的成员想得到哪些方面的提升,又带着什么问题去“江湖论剑”?
新闻回顾:
昨日,海都记者采访了部分公益团队的负责人,了解他们的想法,并提前与部分主讲老师取得联系,获知他们讲授的重点内容。
对于此次培训班,作为指导单位的泉州市委文明办方面说,泉州的志愿服务组织非常多,工作也走到全省前列。希望通过这次培训,让参加的各个团体能够互相交流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相互促进彼此的成长,也希望这次培训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团队领头人,一起把泉州的志愿服务工作做好。
【成员困惑】
如何打消各种质疑声?
泉州红十字Rh阴性血型志愿服务队队长林德平说,早在2002年,熊猫血的概念被广泛认知,一部分志愿者在献血时,得知自己是熊猫血,便有意识地互相联结在一起,形成一个互帮互助的小群体,一开始仅有七八个人,后来发展到上百个。2006年,泉州Rh阴性血型之家QQ群成立,这也是服务队的雏形。近几年来,服务队每年都组织献血超过200人次,不仅在泉州,还到厦门、漳州、莆田、宁德等地紧急支援过。目前,他们的成员发展到超过500人,随着队伍壮大,服务队的公益活动也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献血救人,正在慢慢往公益宣传、助学助贫等方向拓展。
“应该到哪个血站献血,才能将血送给指定的病人,需要几个人捐献,会不会造成浪费等,这时候就很需要有人出来统筹。”林德平说,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统筹每一次紧急献血。2013年,服务队挂靠到泉州红十字会后,开展各类活动显得“名正言顺”,但仍然遇到很多问题。
除了公益组织普遍存在的经费问题外,如何面对各种质疑,也成了一大难题,林德平举例,前两天安溪刘老师求肝源的事情,很多成员也争相转发,但都被他们的管理团队制止,要求等待统筹安排,“我们从家属方面得知,肝源没确定下来,血量需求又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是先等等,并且通知匹配血型的志愿者,随时做好献血准备,但最后刘老师没等到肝源,不幸去世,就有质疑声音,说是不是因为我们没有提前备血,肝源才没有到位”。
类似这样的事情,让林德平和他的管理团队,不知道该如何更好解释和应对,这也是他报名参加此次培训的一大目的,“通过培训,肯定能学到别人好的做法和经验,对我们今后的发展有好处,对我自己本身也是个提升”。
团队的认同感怎么来?
今年9月,石狮祥芝美丽海岸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这个环保公益团队的发起人,是六旬退休夫妻蔡加渐和陈省华。
协会的成立,最初源于两位老人对家乡海岸的一片爱。“很早以前,那片海很干净很美,我们经常去游泳,后来垃圾慢慢多起来。”陈省华说,去年她和老伴去海边健身时,看着岸上又脏又臭的垃圾,就有了清理垃圾的想法,于是发动亲人朋友,自发到沙滩上清理垃圾,一下子就清理好几车。
从去年7月开始,只要有空,夫妻俩就到海滩上清理垃圾。一年来,他们的净滩行动得到很多人的认可,目前已有100多人加入到队伍中,分成多个小组,轮流值班,保证每天都有志愿者到海边清理垃圾。
这次参加培训班,陈省华想多学习一些团队组织和认同方面的知识,一年来的净滩行动,他们得到很多人的帮助,也有来自政府部门的支持,但还是有些人不能理解,甚至质疑他们是为了名利而作秀,有时在动员更多人加入行动时,一些人会被误解只是在“捡垃圾”,怕脏而不愿意加入。
“内部问题也有,比如有的志愿者工作忙,抽不出时间来行动。”陈省华说,在引导和教育志愿者方面,除了靠个人的人格魅力和组织能力外,还需要学习很多方法,她期待这次参加培训班,能有所收获。
【讲授内容】
围绕慈善法 谈公益组织如何管理
作为北京致诚农民工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项目负责人,王胜利律师此次主讲的内容,自然也和法律分不开。
王胜利将围绕慈善法,谈公益组织的法治化建设
王胜利说,虽然他没来过泉州,对于泉州的社会组织现状,甚至福建省的大致状况,并不是很了解,但他认为,他所要带来有关《慈善法(草案)》的内容,是每个社会组织都亟须要吸收的知识,“作为中国慈善界的一部基本法,里头有很多重要的、具有开创性的条例,学习这些内容,对于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如何开展社会组织的法治化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他将围绕这部即将出台的慈善法,着重讲解社会组织内部管理的法律问题,如资源管理分配、表决议事。另外,他还会结合自己做公益事业中遇到的典型案例,和泉州本土的公益组织分享。
作为王胜利的搭档,何国科律师同样将结合各种实践中的案例,从如何预防外部的法律风险来开讲,这对于泉州本土的公益组织来说,是十分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分享台湾经验 让大家快乐做公益
“我听过他的课,非常吸引人。”培训班主办方负责人林志伟说,培训班另一讲师林士杰,是位来自宝岛台湾的年轻讲师,生于1979年,和其他老师不同的是,林士杰讲课内容所用的演示文档,仅有寥寥两三页,而且每页上也都没多少字,但讲课风格生动诙谐,容易产生共鸣。
林士杰将和大家分享台湾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昨日下午,海都记者与林士杰取得联系。接到电话后,他很有礼貌地对这通跨越海峡的来电表示感谢,“我去过福州、宁德讲过课,还到厦门的鼓浪屿玩过,这次终于要和泉州的朋友见面”。他说,台湾地区的志愿服务工作起步较早,此行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带着台湾的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来和泉州的朋友们分享,并且他的讲课方式,会尽量活泼轻松一些,“我想带来的理念,是做公益本身,应该是一件很好、很快乐的事情,带着这种心情,才能真正把公益做好”。(海都记者 陈邵珣 林莉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