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江招才引智“育人才” 助推科学跨越发展
人才,是企业和社会发展最核心的要素。在日前召开的区委人才工作会议上,洛江提出:“要像跑项目、筹资金一样,重视引进、聚集人才,重视创优环境、优化服务。”求贤若渴的洛江,正以优厚的待遇、真诚的服务、灵活的政策吸引和培养天下英才,为洛江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拓渠道 海纳百川“引人才”
在福建嘉泰集团的生产车间里,来自台湾的研发总工程师罗祯明正在指导工人调试五轴龙门加工中心。罗祯明于2012年到福建嘉泰集团从事新产品的研发和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如今已是集团的总工程师。据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介绍,在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中,有20%是来自台湾,而且会定期邀请台湾专家进行技术指导,他们把台湾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理念带进来,提高了公司新产品的研发速度和质量。
近年来,为了吸引更多区外高层次人才来洛江工作,洛江逐步完善不受户籍、人事档案、身份等方面限制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以项目合作、兼职、有偿咨询等方式吸引区外高层次人才到洛江工作,先后聘请美国、德国、意大利、香港、台湾等国家或地区的专家60多人担任企业技术顾问。支持有条件的重点企业建设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创建市级以上产业技术联盟,实现了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零”的突破,创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以上行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8家,促进了高层次人才向企业聚集。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好的产业发展自然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2018年全区机械机电产值超200亿”的目标,该区推广运用泉州市“365”民营企业人才工作机制,推进机械机电产业人才聚集载体建设。成立泉州市金刚石工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集聚了200多名高层次人才。以嘉泰数控、培新机械入围省重大专项和国家支撑计划为契机,实施“龙头促进计划”,聚集产业人才。根据产业发展需要,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引进各类人才,实现人才与产业发展共进双赢。华侨大学徐西鹏教授团队和众志金刚石公司李小松等的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重培养 多措并举“育人才”
在华侨大学的机械机电产业领军人才专题研修班上,全区的机械机电产业领军人才及专业人才座谈交流,听取专家授课。已成功举办两期的专题研修班,不仅提高了机械机电产业领军人才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更深化了“产学研”的有效对接。
培养本土人才是最基础的工作。洛江致力于发掘和培育本土人才,构建“人才+项目”“人才+产业”“人才+课题”的培养开发模式,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依托高校的科研、师资资源联合办学培养人才,帮助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技术改造、产品研发等。亚伦公司与上海理工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创新产业化团队;铁拓机械结合公司发展需要,与吉林大学联办规范的、国家承认的学历班,有42名管理人员进行机电一体化、人力资源管理专本科学历深造。探索建立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积极引导用人单位对人才发展的投资,信和公司承担员工在公司期间学历、职称或技能提升80%的费用,并在获得证书后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此外,该区采取培训资金直补企业和紧缺技术工种免费技能培训的方式,举办职业经理人、专业技术人才等技能培训班,依托区敬德职业学校等机构免费培训紧缺技能人才500多名。鼓励企业设立培训基地,德信织造、永盛鞋塑等企业选派企业电商运营团队到阿里巴巴淘宝大学进修培训;铁拓机械公司聘请台湾福友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北京精英智慧营销管理机构顾问师长期对公司各种管理资源进行整合和专业规划指导。
抓服务 优化环境“聚人才”
好的薪酬待遇是吸引人才的关键,而一个真诚服务、尊重人才的环境则是留住人才的根本。为此,洛江致力于优化环境聚集人才,逐步完善区党政领导联系优秀人才制度,区委书记、区长等党政领导定期到企业走访调研,了解各类人才的工作生活情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配偶就业、子女入学、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困难,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落实“海纳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计划,去年以来,1个创业团队入围省“百人计划”答辩,引进并入选市“百人计划”1人,获评省级以上各类人才2人,市级各类人才5人。
除薪酬外,该区还不断提高人才的社会政治地位,优先推荐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参与评先评优、参选各级“两代表一委员”,推荐众志金刚石公司专业技术人才李小松为省级“优秀共产党员”,推荐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伊思特(福建)新材料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灿楠为区政协委员。落实《泉州市高级人才证管理规定(试行)》,高级人才凭证免费游览仙公山景区;开展民营企业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申请和办理工作,帮助高层次人才解决适龄子女的入学需求,为人才提供落户、住房、养老、医疗保险等待遇保障。 (洪旭明 黄玉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