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洛江区 > 洛江新闻 > 正文

各路专家实地走访洛阳桥 研讨树桥共存之道

2015-02-05 08:51 来源:闽南网 0
各路专家实地走访洛阳桥,与文保部门探讨解决方案并初步达成共识。

  闽南网2月5日讯 昨日上午,泉州市湿地学会受托,邀请文保、红树林、海洋、桥梁、水文等各路专家,实地走访洛阳古桥,之后开展了以“红树林与洛阳桥共存之道”为题的专家咨询研讨会。会上,专家组达成初步意见:人为因素的影响,远远大于红树林的影响,桥树可共存,洛阳江河道亟待开展清淤工作。

专家现场走访指出,洛阳桥下淤泥堆积严重

专家现场走访指出,洛阳桥下淤泥堆积严重

  一边是重点文物,一边是红树林生态系统,孰轻孰重?今年1月初,泉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为保护洛阳古桥,清理桥边的杂草,砍伐了部分红树林,此事背后的文物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引起热议。

  现场走访:滩涂淤积严重 对树和桥都不利

  昨日上午10点,洛阳桥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一到就开始评头论足。

  国内红树林研究权威专家范航清发现,整个滩涂淤积严重,还有这一片红树林已经有了过于密集的迹象。“你看,表面的那一层黑泥,是潮水带来的,但并不厚,主要还是一些工程遗留和建筑垃圾。”范航清分析,红树林要生长在淡水和海水交汇的地方,如果过于密集,不仅会加剧滩涂淤积,而且会开始死亡,鱼虾也都游不进去,“要有合理的潮沟,让红树林能够呼吸。”

  “你看,这些海蛎长得不好,因为环境被破坏了。”厦门大学生态科学与工程系主任黄凌风教授也指出,潮水已经开始涨了,但水动力不强,海蛎需要急流冲刷才会生长得更好,红树林生长过密,如果靠桥体太近,淤积会更严重,进一步降低水流的冲刷力,“养蛎固基”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华侨大学建筑设计院苏世灼教授发现,河口周边有一些围堰,原来是在河道上施工的,但是工程结束后,却没有清理干净。

  专家组建议:

  开展清淤工作 红树林不宜过密

  实地走访完洛阳桥、洛阳水闸等地,昨日下午,在泉州市湿地学会会长李裕红的组织下,专家组成员在泉州师范学院行政楼开展了研讨会,共话洛阳桥与红树林共存之道,参加会议的,还有泉州市文广新局、泉州市文保所、泉州湾河口湿地保护区管理处、泉州野生动植物保护站等单位。

  对于文保部门方面提出“去红树林保护洛阳桥”的问题,以范航清为组长的专家组相继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初步与文保部门达成共识。

  “洛阳桥的保护是要摆在第一位的。”范航清说,可红树林产生的负面影响,对于洛阳桥并不是最主要的。

  专家们认为,洛阳桥面临的泥沙淤积,首先与上游来水量减少有关,而这又与上游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用水量增大等有密切关系。根据华侨大学土木工程系费仁霖教授在1988年关于洛阳江淤积的影响及对策的研究成果,洛阳水闸自1972年前后兴建后,就发生了严重淤积,据测算,从1979年到1987年间,河道淤积平均每年淤厚达0.44米,而那时候,还没有红树林。

  “我们假设把红树林都迁了,也没有办法恢复洛阳桥的风貌。”范航清分析说,洛阳桥所处的港湾现状,正处于逐步消逝的危险阶段,如不及时干预,演变为“陆上桥”只是时间问题,而人工的干预方式,首先要在进一步科研论证的前提下,尽快开展河道的清淤工作,其次,对于红树林的生长,不宜过密,因为除了会加剧淤积外,对红树林本身,也是致命的。(海都记者 陈邵珣 徐锡思 吕波 实习生 曾龙凤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奶奶离世爸爸患癌 6岁男孩的心愿:爸爸再陪他去动物园
下一条:洛江某企业女高管占百万美金 夫携巨款潜逃落网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