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江绘就幸福民生画卷 厚实“民生账本”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翻开洛江2021年“民生账本”,一个个数据,一项项工程,满载着沉甸甸的幸福,按照“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目标,一年来,洛江区在社会保障、社会事业、社会治理等方面狠下功夫,进一步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社会保障 更有温度
为推动辖区经济合理健康发展,满足不同群众生活需求,洛江立足区情实际,用心用情用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创新,让社会保障更有温度,群众生活更有质感。
“我们子女都在外工作,有了‘长者食堂’大家都很高兴。我们直接来这里吃饭,子女不用担心我们也能安心工作了。”日前,马甲镇新民村“长者食堂”开张,不仅为新民村留守老人提供免费午餐,还为他们送去了温暖,极大提升了老年村民的幸福感。
除了以具体民生举措提升长者幸福感和获得感,洛江还进一步加强民生兜底保障工作,全方位多角度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大力加强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建设,新建1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8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探索创新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的方式走在全市前列,为辖区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带来福音。据悉,辖区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85.5%。
此外,参保补偿类项目有序推进,洛江为427名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社保补贴190余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9.2万人,发放养老金6322.03万元;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6.7万人,基金支出1.12亿元。积极扩大就业,通过提供就业指导、组织就业培训等方式,切实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城镇新增就业45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2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1.9%……基本民生保障水平实现稳步提升。
社会事业 协调发展
社会事业与民生息息相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百姓福祉。今年以来,洛江坚持以民为本,关注民生,社会各项事业得到改善,社会和谐稳定。
立足于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洛江区坚持细化服务举措,全力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在罗溪镇三合村、垵内村等疫苗流动接种点,不少60岁以上老人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依次有序地接种新冠疫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的暖心服务,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目前,辖区累计接种新冠疫苗49.51万剂次,进一步构筑免疫屏障,巩固疫情常态化防控成果。
一年来,洛江结合本地特点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心用情用力办好实事。落实全市“惠民生补短板”专项行动,投入1.5亿元建设教育项目13个,深化与泉州市实验小学、南开公能教育集团、北京四中合作办学等。区医院新院区、泉州宝璋肿瘤医院等项目加快推进,启动国家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一桩桩、一件件,洛江用实际行动为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工作交出了一份温暖民心的“答卷”。
社会治理 创新加强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内在要求。今年来,洛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推广一批特色亮点,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自从村里安装了视频监控‘站岗’,治安好了不少,大家都很安心!”河市镇坛顶村村民说道。
平安建设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洛江聚焦群众反映的平安乡村、邻里纠纷、环境卫生整治等难点问题,积极探索建设“厝边守望”平安惠民工程,有效防范打击辖区偷盗抢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目前,全区第一批建成居家探头5000个,1-10月,全区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1.2%,传统“盗抢骗”案件同比下降26.8%;有效化解邻里矛盾纠纷251起。
家事国事天下事,关乎民生无小事。除了建设守护一方平安的“百姓天网”,洛江还找准切入点、着力点,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127个、信访评理室93个,开展“夜访夜谈”和信访事项“治重化积”专项行动,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同时,充分发挥12345平台民意入口功能,及时回应民生诉求,及时回复率、及时查阅率均达100%。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未来,洛江将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推动加快共同富裕,扩充优质公共服务,提升社会治理能力,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陈家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