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江区农水局多举措筹谋“三农”工作
2016年,我们将突出重点抓好6方面工作,实现农业总产值7.25亿元、与2015年持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
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
保障粮食有效供给。持续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对流转100亩以上从事粮食生产、承租20亩以上山垄田复耕种粮的经营主体给予补助,带动粮油大面积均衡增产,粮食总产稳定在2.6万吨左右。推进泉州市区中心粮库一期项目建设,增强粮食储备能力。
做强做优特色产业。种植业方面,进一步完善蔬菜、水果、中草药、花卉等设施大棚建设补贴政策,推进农业设施化,新建花卉智能温室大棚10亩,设施蔬菜大棚20亩。畜牧业方面,重点在实行生猪养殖总量控制和稳定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生猪养殖的同时,适当加快发展牛羊等草食动物,扶持建设1个规模化标准化肉羊养殖基地,争创1家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林业方面,重点加快发展油茶、花卉和中药材等产业,推进林地立体复合经营,新建花卉苗木种植示范基地700亩,5个以上村级油茶基地1000亩,铁皮石斛和金线莲等林下种养基地150亩,进一步做大林下经济。
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争创市级示范家庭农场30家,扶持7家省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扶持21家省市农业龙头企业项目建设。引导大中专毕业生、新型职业农民、务工经商返乡人员领办农民合作社、兴办家庭农场、开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及农村电商等经营活动。
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强化农村贫困人口精准识别。重新审核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包括扶贫开发对象和低保对象,并通过财政、工商、房管、车管和金融办等部门比对,将不符合条件的对象给予剔除,对新增对象,通过农户申请、民主评议、公示公告等方式,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同时,贫困人口识别必须经过村民小组组长、乡镇驻村干部、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签字确认,由区扶贫办审核通过之后,纳入建档立卡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应进则进、应退则退。
精准帮扶到村到户到人。根据市里出台的《关于强化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精神,制定我区实施方案,动员全区力量,推进脱贫攻坚,在产业发展、低保兜底、医疗保险及救助、助学助灾、造福工程、转移就业、村财创收、基础及公共设施改善、挂钩帮扶责任等方面,因类施策,下足功夫、做实工作,确保到2018年,我区7个市级扶贫开发重点村村财收入达10万元以上,经精准识别的现行市定扶贫标准线(2015年扶贫对象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568元)下的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挖掘产业融合增收潜力。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流通服务业,健全农产品产地营销体系,通过产业链融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推广南塘蔬菜合作社、农超、农企等形式的产销对接,鼓励在城区设立新鲜农产品直销网点。
拓展农民增收新渠道。充分利用农村的绿水青山、自然风光和乡土文化资源,引导更多农民参与到休闲观光、农耕体验等传统行业,创建一批如乡韵农场、九品莲花园、铭楷山庄等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打响一批“农家乐”、“森林人家”、“水乡渔村”品牌,吸引更多区内外游客,让更多农民从中受益。
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施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选送青壮年农民到省内农业院校免费接受大中专学历教育;组织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万人,新增城镇就业75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200人,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八峰水库建设、市田水库主体工程,实施第六批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河市东西溪段万里安全生态水系项目,推进洛阳江流域洛江区河市段综合治理工程建设,除险加固8座山围塘,建设6个村级供水工程,提级改造农村公路25公里,实施马甲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同步加快河市、罗溪、虹山镇区扩容提升。
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进新一轮美丽乡村“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和政策扶持,重点打造5个区级、1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个市级环境整治村,辐射带动全区美丽乡村建设。推进石结构房屋改造,深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三年提升专项行动,促进农村卫生整治常态化、规范化。
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落实义务教育“三免一补”与助学政策;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参保缴费率达到90%以上;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到99.9%;建设6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4个城乡社区服务站,25户低保户安居房。
努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推广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5万亩次、绿色防控200亩,全面拆除关闭禁养区和非禁养区内不达标生猪养殖场,新建1个乡镇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点,实现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推进农业生态保护和修复。实施2016年重点流域(含近海水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开展第三批小流域“赛水质”活动,加强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抓好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强化海漂垃圾治理,落实河长制,严格执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造林绿化4100亩,提升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200亩,持续改善流域生态条件和自然景观。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在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农业龙头企业和取得“三品一标”认证企业中,全面推行可追溯体系建设;严格实行“黑名单”制度;力争全区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监测合格率达97%以上。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确保今年全区100%行政村基本完成航测底图制作、60%行政村完成入户调查、50%行政村基本完成确权工作。
扩大农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的覆盖面,支持涉农金融机构对缺乏抵(质)押物的农户安排发放贷款;探索发展大型农用生产设备、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林权等抵(质)押贷款。
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加蔬菜和生猪等保险品种、提高风险保障水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