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洛江区 > 洛江新闻 > 正文

闽南文化讲堂第十二讲《泉州讲古》开讲

2015-10-10 11:11 来源:洛江新闻网 0

  5日,由区委宣传部、《闽南》编辑部主办,灵感文化公社承办的“闽南文化讲堂”举行第十二讲。泉州电视台《泉州讲古》节目主持人,梨园戏表演艺术家,导演林赋赋担任主讲嘉宾。

  林赋赋老师绘声绘色的介绍了泉州讲古的历史发展进程及其特点、泉州讲古的文化价值,并着重讲述了泉州的街巷文化以及西街古巷的名称来历。他通过对泉州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方方面面知识的积累,以形象简练的闽南俗语、专业准确的泉腔发音、幽默风趣的故事赏析,使听众听得如痴如醉,赢得了阵阵掌声。

  据传明朝时期,泉州西街的一条小巷里,住着一对孝顺的夫妇,他们一起侍奉着失明的母亲。但因家境贫寒,夫妇二人只能瞒着母亲,借来米煮饭给她吃,而自己只喝稀饭,每次母亲问起是否还有米,儿媳妇就把装米的碗倒过来,盛了一碗米让老太太摸,老太太信以为真。有一日老太太与邻居坐在一起聊天,邻居直夸其儿媳妇孝顺,将儿媳妇的做法告诉了老太太,老太太听完后伤心欲绝,竟绝食求死。儿媳妇到庙里去烧香,路过的天神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就送了一块金锭给朱家,帮他们渡过难关。其实这并非天神所为,而是当时那些劫富济贫的侠客,被这一幕所感动而留下的。最终朱鉴成功考取了进士,夫妇二人的孝顺美德,从此传开。后人将这段故事称为“孝感动天”,他们居住的巷子,就命名为孝感巷。

  明代中期,姓林和姓唐的两个世家在此毗邻而居,房子紧贴着房子。林家有人在朝中做官,居御史之职;唐家有人在地方做官,为指挥使。后来,林家要建花园,唐家也要建大屋,双方都要在交界处筑墙。为了争这一堵墙的位置,双方寸土不让,打起了官司。由于双方势力相当,这场官司打了三年还是没有解决。林家当家的林大舍急了,便修书一封,派人上京送给林御史。一个月后,林御史给家里回了一封信,上面只写着一首诗:“千里修书为一墙,让他三尺亦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看了这首诗,林大舍长吁短叹,但经冷静考虑后,还是决定让地三尺,择日动工。见林家如此有度量,唐家也不敢落后,同样让地三尺,动土兴工。这样,在两家之间就空出了一条六尺宽的巷子,三年的官司因礼让而重归于好。因为这个故事,这条巷便被称为“礼让巷”。

QQ图片20151010111014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洛江区法院建立法院强制执行与公安机关全面联动协作相结合的执行工作机制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