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公布首批革命文物名录 鲤城两处入选

鲤城微事   2021-04-07 17:43

  “一九三八年四月,中共闽中工委领导的游击队,在此地奉命出发北上抗日,编入新四军……”

  走进承天寺,在寺门不远处,一块革命遗址纪念碑屹立路旁。这方不大的纪念碑,却是抗战时期泉州地面革命斗争的历史见证。

  近日,福建省公布首批革命文物名录,鲤城两处入选,一处就是承天寺内的中共泉州特别支部委员会所在地及闽中红军北上抗日集中地,另一处为位于金龙街道龙岭社区的龙岭游击队员坑洞。

  1931年4月,中共泉州特别支部委员会在承天寺内的鹦山小学(已毁)成立,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闽中红军游击队奉命奔赴皖南编入新四军,经过与反动驻军的顽强斗争后,于1938年4月中旬开赴皖南前线参加抗日战争。为纪念这一重要历史事件,泉州市人民政府在此立碑保护,1961年6月,此处获批成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承天寺不仅反映了泉州佛教文化,作为革命遗址,更是近代中国奋斗崛起的见证。”承天寺监院上锤法师表示,寺院对于文物遗址保护极为重视,由于院内多为木质建筑,寺院便组织成立专职消防管理小组,并在区民宗局的指导下统一安装“智慧用电”系统。“整个寺院还安装了100余路监控,并聘请安保人员24小时看管。”

  寺院还聘请专业人员对寺内建筑进行日常修葺维护。针对木质建筑易出现虫蛀、渗水等问题,在修缮过程中,寺院将部分建筑材料由杉木更换为耐磨耐腐的柚木。自去年起,承天寺经批准重新修缮图书馆和文殊殿,目前图书馆已修缮完成,文殊殿也进入收尾工作。

  此次,位于金龙街道龙岭社区紫帽山顶的龙岭游击队员坑洞同样被列入省首批革命文物名录。据介绍,该坑洞为当年游击队员战斗隐蔽的地方,坑洞内有烧火痕迹,保存尚好。

  传承革命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据统计,鲤城区共有十多处革命遗址,这些革命遗址铭刻着泉州、鲤城的共产党人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峥嵘记忆,蕴含着人民群众不屈不挠、一往无前、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成为广大干部群众重要的精神财富。近年来,鲤城区成立了区、街道两级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不断建立健全文保单位巡查制度,实现“智慧用电”系统文保单位全覆盖。接下来,鲤城还将通过“人防+技防”多种手段,切实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发展好辖区革命文化遗产。(赖良德 何美娇)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德化县县长吴志朴调研许厝片区改造和回迁安
  • 德化县专项债券使用管理及项目建设资金保障
  • 省农信联社调研组赴德化调研座谈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