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城启动梅石书院、宝海庵书院复建

鲤城微事   2019-09-18 10:36

  书院作为中国古代社会教育及思想文化传播的载体,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日前,鲤城启动梅石书院、宝海庵书院复建工作,将在延续书院原有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复建活化、功能完善,让书院情结、书院故事、书院精神光芒重现,打造古城文化新品牌,计划于2021年年底前完成。

微信图片_20190918103407

  复建两大古书院

  选址开元、临江街道

  梅石书院旧址位于泉州一中学府校区,择址在原址附近市区梅石路24号“梅石史氏小宗”古厝复建,距梅花石保护史迹约40米。据悉,该古厝始建于1811年,二进三开间的格式保存较为完整,占地约300平方米,除部分出租,其余建筑利用程度不高,是现行可以保护和利用的地块。

  梅石书院为原一峰书院,明末崇祯年间(1628-1644年)曾经重加修葺,并因其地靠近清源山,一度易名清源书院。乾隆十五年(1750年),晋江知县黄昌遇发起对书院重修扩建,并更名为“梅石书院”。

  民国期间,先后在此办了泉州农业学校、泉州乡村示范、昭昧国学专修学校。1942年,在梅石书院旧址创办晋江县立初级中学,解放后易名为泉州一中。1992年,泉州一中翻建校舍时,挖出碑石两方,分别为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重修晋江县梅石书院碑记》及《重修晋江县一峰书院碑记》,现这两方碑记竖立于校门内左侧。

  宝海庵书院则择址在泉州大桥下、临江街道辖区内的宝海庵西侧空地新建,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目前此处是简易铁皮屋和空地等。据考证,“晋江县南门外宝海庵”,庵内原设有义学,清雍正六年(1728年)晋江知县唐孝本改建为书院,延师聚徒讲学其中,祀朱子,有讲堂斋舍。

  为古书院注入新业态

  推动转型现代新型书院

  复建书院不仅仅是文物古迹的修复工程。按照工作计划,首先将结合历史文献、考古依据、口述历史材料、现场调研等,进一步梳理包括书院的历史脉络、具体位置、建筑形制、价值意义等内容,为书院的复建提供历史依据。

  两大古代书院复建坚持古城复兴“内修于心、外修于形”,采取“一院一议”的方式,根据书院的不同情况、建设内容和规模,统筹考虑整合周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注重规划设计和建筑形态,严格遵循经典中国书院格局,将闽南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材料相结合,突出设施功能,强化建筑空间功能使用,使书院成为氛围浓郁的传统文化集聚区,打造成为古城文化的新品牌。

  复建工作还将结合遗址周边遗存、当地文化空间等实际,打造成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综合性惠民书院。建设配套设施,结合古代书院自身功能特色开设专题展览及引进“百姓书屋”等,赋予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提升使用效率和惠民实效,形成服务公众的文化集聚区,推动古代书院向现代新型书院发展和创新。(来源:泉州晚报、海峡都市报、鲤城区人民政府网)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安溪县蓝田乡:开展体验式教学 推动主题教
  • 金埭头 银岑兜 因华侨而远近闻名的村庄
  • 晋江市领导到陈埭镇检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