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城启动“互联网+”监管模式 从源头告别扬尘、渣土

鲤城微事   2018-12-11 10:10

  工程施工大家总会想起漫天扬尘、满地渣土的画面,鲤城启动“互联网+”监管模式,慢慢地让这种画面成为历史。

  两大系统,实行智能监管

  “今年我们在全区推广环境监测联动喷淋系统和渣土运输车辆抓拍识别系统,这两个系统能有效地从源头治理扬尘和渣土。”区住建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截至目前,鲤城已有6个项目安装环境监测联动喷淋系统,8个新建工地安装渣土运输车辆抓拍识别系统。

  环境监测联动喷淋系统可通过环境监测仪实时监控PM2.5、PM10、噪音、工地湿度、温度等数据。一旦PM2.5和PM10的数值超过规定,系统就会启动雾炮机。而安装在围墙上、脚手架上的喷淋设施会定时开启,将飘浮的污染颗粒物、尘埃等迅速逼降地面,起到净化空气的效果。

  安装在工地出入口的渣土运输车辆抓拍识别系统,可实时登记进出运输车辆信息,同时报与市政、交警等相关部门。“凡是进出工地的渣土车、混凝土车都要录入到系统内,否则系统会响起警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鲤城区新购入37辆新型环保智能渣土车,只有这种紧闭性好的渣土车才被允许录入到系统中。

  常态化管理,有效控制扬尘渣土

  今年11月份,鲤城区住建局联合区行政执法局、鲤城交警大队等多个部门开展建筑施工扬尘夜间执法整治行动,重点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建筑工地及周边进行集中整治,行动中共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1份,查扣渣土车2部。

  “7月1日起中心市区建筑渣土运输必须采用新型环保智能渣土车,被查扣的2部车为非新型环保智能渣土车,存在密闭性差,易造成滴撒漏等问题。”工作人员介绍道,而被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的工程则是因为建筑施工扬尘防治措施未及时到位。

  据了解,鲤城区住建局施工扬尘治理和渣土运输管理纳入常态化执法检查工作内容。2018年以来,共巡查检查在建项目114个次,出动337人次。发现建筑施工扬尘治理和渣土运输管理不到位问题63条,已督促落实整改完毕;并加大对未认真落实建筑施工扬尘治理措施的处罚力度,目前已对3个建筑工地相关责任单位进行处罚。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鲤城:多维发力,打造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样本
  • 泉州:盐田里一派繁忙景象
  • 看见惠安|父亲节快乐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