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攻坚2018】走近高温下的大寺逅项目建设者
近日,泉州市区连续高温,七月流火,酷暑炎热。但为了抢抓工期,确保鲤城区在建重点项目如期完工,许多工人们顶着烈日,坚守在建设岗位一线。今天上午,记者来到大寺逅项目施工现场,走近高温下的一线劳动者,用镜头记录这些冒着酷暑辛勤工作的身影。
酷暑炎热, 坚守在工地一线
上午10点多,温度渐渐升高,大寺逅项目施工现场仍是一派如火如荼的建设景象。工人们顶着烈日,在高温下奋战,忙碌的身影在工地上穿梭。“由于天气炎热,现场每天都会为工人准备防暑降温茶,也给他们分发一些茶饼,同时还备下一些药品,以备不时之需。”大寺逅项目施工负责人张少军表示,为了错开高温时段,上午11点左右至下午2点期间都会暂停施工,确保工人得到充分休息。
修旧如旧,保留原有建筑风味
闽南红砖墙、红瓦片、旧石墙……大寺逅项目秉持“修旧如旧、存表去里”的思路,改造时尽量保留原有的建筑风味。“我们在建设时,尽量保留原有建筑的外观,内部屋架则用钢架结构进行加固”张少军说,改造之初,就如何“修旧如旧”,他们请教了许多老师傅,听取了很多意见。
红砖墙
现场,记者看到工人正在一丝不苟地将红砖贴在建筑的外墙上,“原厂房使用的红砖如今在市面上已经不常见了,这些都是定制的。”张少军介绍道,与市面上的红砖相比,这种定制的红砖经过雨水冲刷后,颜色上将与原有的红砖墙更加相近。
红屋顶
在现场一间旧厂房里,记者看到了角落里整齐堆叠的旧屋瓦,原来这些都是从旧厂房上拆下来的,“因为这种红瓦片很有特色,现在也不好找这种材料,所以我们当初花费了一周时间来整理屋顶瓦片。”张少军介绍说,以往的屋顶是直接用瓦片相互叠放,如今则会采用现代工艺,屋顶会采用混凝土层、保温隔热层、防水层,最后再铺上旧瓦片。
旧石柱
此外,对建筑的外墙石柱,也依据旧厂房原来的风格加以恢复。“以前外墙的石柱是用石条一层层垒上去的,在用小石块固定边角,用泥浆填充缝隙,最后用水泥勾边。”张少军说,参照以往石柱的风格,如今用砂浆填充,也同样用水泥勾边装饰,力求达到整体风格统一。
大寺逅项目是2018年鲤城在建重点项目,占地面积12.22亩,是泉州古城旅游提升重点项目之一和活化老建筑的“城市修复、生态修补”工程,融入泉州本地人文元素和海丝文化元素,项目定位为高端精品酒店。未来,该项目将通过与古城文旅的其他业态、项目形成良性互动、有益补充,形成“行简、住优、食美、慢生活”的古城慢旅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