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名家藏古书 放眼海疆辑资料

鲤城微事   2018-04-04 11:43

唐宋以后,泉州文风渐盛,特别是明清两代,理学昌兴,名篇论著堆积如山,可惜彼时,缺乏系统辑存,致使大量名著史献散落。清朝末年,泉州城南聚宝街陈盛明家族开始收藏古籍,保留下大量地方文献、图片、剪报等,如今,这些涉及海疆建设、华侨历史的珍贵资料被学者们奉为至宝……

书香世家 典藏名书

1905年,陈盛明出生于泉州城南聚宝街一个书香世家。祖父陈槐三是清朝秀才,父亲陈育才则是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举人,学识渊博,是泉州地区有名的藏书家、社会活动家。在清末这样的混沌之世,泉州地区却涌现了一批精英藏书家,他们自发地办起书馆、书阁,为保存地方文献资料、维护乡土文化奉献一己之力,如陈国仕创办的“天白阁”、吴增的“养和精舍”、苏大山的“红兰馆”等等,这其中就包括陈育才的陈氏家藏。

据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的博士生蔡一村介绍,聚宝街陈氏家族崇儒敬学,陈盛明的父亲陈育才更是一位“书迷”,他曾高价辗转购入泉州名人何乔远所著的《名山藏》《闽书》,俞大猷的《正气堂集》,陈允锡的《史纬》,陈庆镛的《籀经堂类稿》《温陵盛事》,以及《大清一统志》等名书近百册。到了上个世纪20年代,陈家藏书已达3000余册,尤以乡土文献为主,不乏孤本、珍本、善本,是民国泉州最负盛名的书籍典藏之一。

陈育才去世后,陈盛明继承父志,将自家两间祖屋改造为书库,以其父号“起吾”,命名为“起斋图书馆”。由于陈盛明曾先后担任《江声报》《福建民报》《永春日报》《青年导报》等报的编辑,他接触到大量的国内外报纸,出于对海疆与华侨文化的敏感,他开始有规划地剪辑许多与海疆文化、华侨文化等相关的报道,并分门别类加以整理、收藏,装订成册。到1940年,起斋图书馆已拥有藏书、图片、剪报4000多件,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华侨、外事等多个领域,这为陈盛明后来创建“私立海疆学术资料馆”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无私办馆 远瞻海疆

如果仅仅把陈盛明当作一位藏书家,那就错了,就像他在筹建“私立海疆学术资料馆”时向政府递交“办馆呈文”时所称:“……此后国际重心,移太平洋,勿论微波巨浪,我胥首受荡激。知己知彼,古有明训,海疆问题之研究,实有不容或缓者……”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澎湖光复,福建与海外恢复交通,此时陈盛明的视野跨越重洋巨涛,远瞻到未来海疆权益的重大意义,故而提出以研究海疆问题为主旨,创立“私立海疆学术资料馆”的请求。这样的雄心抱负,无疑给当时鲜有人问津的海疆研究领域注入一剂强心针。

在“办馆呈文”中,陈盛明自己对办馆的社会效益有所展望,他认为“顾研究工作,必以资料为本,资料不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诚宜专设机构,以从事各项资料之搜集,历史文献之保存,与夫研究风气之提倡……本馆专业之进行,分为‘图书’‘剪报’‘博物’‘研究’‘出版’各部门,搜集不嫌广泛,供应力求便利,务使好学之士,参阅有所,并以研究所得,贡献社会。”

1945年冬,陈盛明在弟弟陈盛智的协助下,创立了“私立海疆学术资料馆”,其旧址位于今泉州中山路355号。可是,创馆初期就遇难题,当时商业萎靡,馆内资金筹募艰难,彷徨之际,张圣才、黄其华、张天昊等闽南名流伸出援手,从南洋募集到一笔基金,同时,他们还建议陈盛明将馆址迁往厦门,因为当时那里的海上交通更加便利,更适合开展海疆研究。1946年5月5日,资料馆在厦门虎园路21号洋楼正式开馆,取名“厦门私立海疆学术资料馆”。此后,资料馆两度迁址,1947年秋,先改租华侨黄奕柱在鼓浪屿的观海别墅;1949 年冬,又迁往空间更大的日光岩西林别墅(现厦门市鼓浪屿郑成功纪念馆)。

捐馆报国 研究助力

随着资料馆的运行,经费日趋紧张,为使搜集的资料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1950年,陈盛明向海疆学术资料馆董事会提议把资料馆献给国家,并入厦门大学,此举得到赞同。同年9月,资料馆正式并归厦门大学。厦门大学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南洋研究馆”,林惠祥任首任馆长,海疆学术资料馆成为南洋研究馆附属的“海疆资料室”,陈盛明任资料室主任。

资料馆并入厦门大学时,有图书杂志近3万册,剪报资料装订本1000多册,图片万余帧,地图(包括海图)200多幅,文物数十件。在馆藏文献中,剪报资料是一大特色。这批剪报资料来源于民国前后国内外各种重要的报纸,包括《华侨商报》《南洋商报》《华商报》《工商日报》《大公报》《申报》《中央日报》等,共计百余种。报纸之外,亦有兼及杂志、书刊和传单等。大部分资料都注明出处及出版日期,其时段多集中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有个别早至清末民初。

剪报内容以东南亚各国政治、经济、社会情况和华人华侨问题为中心,同时兼顾国内其他地区和世界政治局势,涉及上世纪中叶国内外的政治、军事、社会、经济、文化、风俗等方面,不仅从宏观角度关注社会的大变迁,而且注重从一些细小的问题来反映当时的社会。尤其是涉及南海问题、台湾研究、东南亚华人华侨研究等主题的资料内容集中、专业性强、数据庞大,其中多为海内外孤本,受到国内外研究学者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为了充分发挥这批资料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文献价值,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图书馆、出版社抽调人员,并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成立了编纂委员会,对资料做了进一步整理、挑选,拟择要、分批次、分类别影印出版《厦门大学海疆剪报资料选编》,目前已正式出版第一辑,共24册,计1200万字。

1985年,陈盛明去世,享年80岁。为表缅怀与纪念,后人将陈盛明的文章论著遗作并亲友回忆整理成集,冠以其笔名明诚,是为《明诚集》。该书分为“生平行略”“闽南文化”“泉州文史”“文献目录”“追思”五卷,书名由陈祥耀先生亲笔题写。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院长庄国土便在书中撰文表示,陈盛明学术素养甚深,但他不求学术闻达,其乐融融于学术资料搜集和传播,为学术专题研究者提供史料,为大众学术素养提升而不懈努力。“此等不计名利之胸襟,足为我等后辈学人仰慕。”泉州海交馆名誉馆长王连茂称赞陈盛明“他的为人风范、不图名利的高尚品格、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为地方文史研究事业默默奉献的精神,实在感人至深,堪称楷模”。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安溪县蓝田乡:开展体验式教学 推动主题教
  • 金埭头 银岑兜 因华侨而远近闻名的村庄
  • 晋江市领导到陈埭镇检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