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鲤城】一生坚守图书馆,姚兰书香满校园

鲤城微事   2018-02-11 19:05

  家是国之“基”,千千万万个家庭构成了“国家”,而优良家风则谱就国之“魂”。在海丝文化的浸润下,历经世代传承,刺桐古城孕育了一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家+文化”。鲤城微事重磅推出“家在鲤城”栏目,从家出发,讲好 “身边故事”,铭记优秀家训,传承良好家风。

  如果您也有好家风好故事想要分享,可拨打电话0595-22355162与我们联系。

  【家在鲤城】第五十七期

  一生坚守图书馆 姚兰书香满校园

  走进泉州培元中学,说起姚兰,学生们首先想到的是“姚兰书香基金”“姚兰书屋”……姚兰曾工作过的安礼逊图书楼,已改建成校史馆,他的名字也成为了培元中学历史上不可磨灭的记忆。

  1952年从福州来到鲤城,姚兰便在培元中学担任图书馆管理员,60年耕耘,一生以书为友。2012年去世之时,他将一生省吃俭用的52万余元全数捐给学校,他用行动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古诗做了最好的注脚。

5

  姚兰工作过的安礼逊图书楼如今已改成校史馆

  病危时刻   捐出50多万积蓄

  “其实这笔钱,他一直都想捐出去,只是这一次,他真的没有回来。”培元中学原校长杨一彪说。

  2011年10月,93岁高龄的姚兰病重,大家急忙送他去医院,他却不急。“务必请校长过来一下。”他告诉随行人员。接到电话后,杨一彪急忙赶到,姚兰这才颤巍巍地从怀里掏出一个密封好的信封。

  “里面是我的存折,这次去了以后,如果回不来,这钱交给学校处理,如果还能回来,就还给我,我要继续存钱。”姚兰说。

  “姚老师,这里大概有多少钱?” 杨一彪一边答应一边问。“四十几万。”姚兰回答。

  住院几个月后,姚兰病情有所好转,出院后,杨一彪按约定,把存折交还。此事外人并不知情。

  2012年3月,姚兰的病情再次告急,在去医院前,他再次把杨一彪叫到眼前。“这次我可能真的回不来,这些钱,捐出去,给孩子们多买点书吧。”此时的姚兰,连说话都很吃力。

  这是杨一彪最后一次听到姚兰的叮嘱。2012年8月24日下午2时45分,姚兰安详辞世。521238.3元,这是他留在存折上的最终数字。杨一彪在外出差,来不及见老人最后一面。

  8月25日,在姚兰追悼会上,培元中学近百名教职员工难掩内心悲伤。随后,按照姚兰的意愿,培元中学成立“姚兰书香基金”,这个老人的毕生积蓄,被用于建设“年段书吧”和奖教奖学,同年10月份“姚兰书屋”正式挂牌。

  嗜书如命   像“活动的图书馆”

  “1952年,姚老师成为培元中学唯一的图书管理员,管理6万多本图书。1986年,他退而不休,帮忙进行图书分类、整理、推荐。直到去世,他已在此工作60年。”培元中学图书馆馆长庄昭鸿告诉记者。

  1997年,庄昭鸿刚分配到该校图书馆当管理员,住在图书馆三楼宿舍。上班后的第二天,清晨7点,门外响起敲门声,他打开门,姚兰笑着递过来一碗稀饭和一碟咸菜,那种温暖,他至今难忘。

  几十年来,姚兰住在图书馆不到6平方米的宿舍里,日夜与书为伴。“他就像一个活动的图书馆。”庄昭鸿说,学校图书馆有13.5万本图书,随便问一本,姚兰几乎都能马上找出。有一次,一位语文老师想找一个典故,四处寻书无果,求助姚兰。他马上找到了相应的书籍,让大家惊叹不已。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姚兰嗜书如命。已退休的副校长潘龙溪说,当他还是培元中学学生的时候,有一次看书看到一半,有事要离开,为了下回阅读方便,他便将书页轻轻折起。不料,刚好被姚兰看到,他急忙叮嘱:“下不为例。”这句提醒,潘龙溪一直铭记在心。

  “图书馆里的一些书长久没有流通,一些书破损严重,要剔除到基本库,封存起来,他都舍不得,常常自己小心翼翼去修补旧书。在他眼里,所有的书都是好书。”庄昭鸿说。

  1999年,图书馆借助电脑,实现自动化管理。姚兰觉得这割断了管理员和图书之间的直接联系,经常唠叨。后来,他渐渐发现电脑管理的好处,也就不再抵触了。

  学生追忆   衣着朴素笑容淡淡

  姚兰终生未娶,没有子嗣。他的档案上记录着:1919年出生于福州,先后在福州、罗源等地当过抄写员、会计。1952年来到泉州鲤城,担任培元中学图书馆管理员,此外再无更多信息。

  根据当时图书管理员刘秀玲的回忆,姚兰说自己在孤儿院长大。后来,他和孤儿院里的“姐姐”一起被人认养,养父母相继去世后,是“姐姐”一手将他养大。

  每年,姚兰都会定期收到一笔汇款,有时一两百元美金,有时两三千元港币,20年来从未间断。那是因为,上世纪60年代,学校有个穷学生常饿肚子,姚兰接济过他,该学生做生意致富后,每年都会寄钱给姚老师,以报当年的滴水之恩。

  退休后的姚兰,就像一口精确行走的老钟。每天六七点起床看书,然后到图书馆帮忙。八九点出门买菜,逛书店。回来后把新书信息、动态告诉馆长,给出采购建议。他的生活极为简朴,菜篮里永远只有豆腐、青菜,三餐都是白粥。他住的宿舍,一张床几乎占据所有空间,学校曾要为他换一间宽敞的,他却不愿搬。

  刘秀玲说,姚兰有个储蓄秘诀。他有12张存折,分别存入一笔钱,每笔定期存一年,到第二年时,每个月就有一张存折到期,他把利息取出来用,然后把新发的工资再存到存折,如此循环。去世前,他每月的生活费不超过300元。

  2012年8月24日,这口“老钟”安详地停止摆动。所有人都没想到,从没享过福的他,临终之前,把毕生积蓄捐了出去。

  在网上,一位学生用这样的文字追忆他:最后一次见您,在大榕树下,几十年不变的朴素衣着,永远的淡淡笑容,菜篮里永远只有那几样青菜。我问老师怎么不多买些好吃的?您一如既往轻轻地说:“吃不了那么多,买多了浪费。”(来源:福建日报 泉州网)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安溪县蓝田乡:开展体验式教学 推动主题教
  • 金埭头 银岑兜 因华侨而远近闻名的村庄
  • 晋江市领导到陈埭镇检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