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惠安 > 惠安新闻 > 正文

惠安发现旅台民国诗人庄贻华写给连战祖父连雅堂的诗

2013-02-25 17:08 来源:闽南网 0

  据介绍,1923林景仁于台北创办钟社,林柏寿任社长,社员还有林熊祥、苏镜潭、庄怡华、王夷瑄、陈香雪、施士洁、许南英、沈傲樵、罗秀惠、刘育英、谢汝铨、林湘沅、连雅堂、黄茂笙、黄赞钧、魏清德、刘克明、张纯甫。台北钟社,似于有形无形中,不拘人数,三五成群,时时会集,以林柏寿为社长,小眉裒集诗稿,斯时苏镜潭、庄怡华、王夷瑄之外,复有台南罗秀惠孝廉,板桥刘育英上舍,台南谢汝铨、林湘沅两茂才,连雅堂、黄茂笙,台北黄赞钧、新竹魏清德、刘克明、张纯甫辈,暇日輙与林家季丞、小眉、文访诸叔姪唱和,朋簪雅聚,旧雨重逢,其乐融融者,该社钟会规矩甚严,短兵接战。出版了《东海钟声》。台北钟社规矩甚严,不许携带参考书,连《辞源》亦禁在场查阅。惠安人陈忠义先生曾经专门写了一篇评论文章《试论贻华诗中雅堂的价格形象和布衣精神》,对庄贻华诗中连雅堂的形象作了深入的分析。

  《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对庄贻华的记载尤为详细:

  庄棣荫?~1931,字怡华,号瘿民,福建惠安人,板桥富绅林维源之外甥,为林柏寿之表兄,初客厦门鼓浪屿林菽庄氏,与施云舫、许南英、汪杏泉结社吟咏;继受聘于本源彭记,为家庭教师;羁寓台北数十年,功课余暇,即耽诗学,尝与连雅堂、谢雪渔、魏清德等分笺斗巧,相互唱和。其诗有悱恻之情,旷逸之抱,被推为南国骚坛巨擘。1931年殁于台北,年五十余。著有《耕余吟草》。(张子文)

  庄贻华是民国时期驰名闽台的著名诗人。民国四大高僧之一的弘一法师曾于

  1935年到惠安净峰寺挂锡。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创始人之一,他对诗文墨宝偏爱之心未泯。他最喜爱庄贻华的《咏净峰》:

  净峰峰高高更曲,半天云气芙蓉削。昙贝重重覆翠微,眼中沧海盈一掬。

  怪石苍松别有天,啸傲烟霞看未足。传灯此地几何年,净土依然古天竺。

  我来恰值海国秋,蹑屐梯云骋游瞩。莲华座上礼空王,一柱炉香薰宝籙。

  最爱夕阳山更幽,酣卧林峦无拘束。人生即此见蓬莱,安得乌巾占丛竹?

  法师用冷金录此诗,末书“戊申秋日漆园后人贻华氏题名句,乙亥首夏尊圣

  老人居净峰重录”,并配上镜框挂在壁上,时加吟诵。法师一心想拜访庄贻华先生,后来得知他已去世多年,惋惜不已。庄贻华的生前好友许钟奇(1900~1974,名毓麒,惠安东岭人,泉州桐阴诗社惠安“登社”成员,有《许钟奇吟遗稿》留世)在庄贻华去世归梓故土时,曾作诗一首哀悼:

  庄贻华上舍殁于台北归榇诗以哭之(选一)移家五载海东居,为感沧桑别故庐。苦语吟多黄二尹,骚情赋罢楚三阊。半生涕泪诗歌尽,绝缴风花笔墨余。丹旒归舟凄绝处,江流呜咽寂龙鱼。

  作为林维源的外甥、林尔嘉兄弟的表兄弟,庄贻华与他们经常朝夕相处,吟咏唱和,创作了大量的诗歌。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清廷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将台

  湾割让给日本。林维源不愿为日本顺民,于1895年举家避居厦门鼓浪屿,板桥别墅遂废置。1913年,林维源长子林尔嘉重新加以修葺,别墅焕然一新。板桥别墅遂成为人们结社雅集赋诗之地。庄怡华赋诗一首表示祝贺:

  桃源棹入武陵舟,冷眼揪抨动后收。摩诘画图开别墅,李唐花萼艳高楼。

  孤山名合归和靖,万乘尊难屈许由。插架奇书藏石室,一经分业付箕裘。

  1923年,林维源次子林季丞于夏六月,多次邀集稻江吟社诗友张君葫芦生、张君京甫,蔡君伯毅、林君垂拱、龚君己生等,及大陆渡台诗人黄乃州、蔡寿三,黄玉树,辜菽庐,苏萝槎,庄怡华等欢聚唱酬其间。

  《菽庄吟社联局唱和诗选》选录了庄棣荫的《十二洞天》:

  江干云木郁青苍,雨后风轻入望凉。

  十二洞天秋一色,独吟人坐万花香。

  十二洞天是厦门鼓浪屿菽庄花园的一大景点。这首诗历来被厦门人视为吟咏鼓浪屿美景的一大绝唱。

  《耕余漫草》保存了许多与板桥林氏家族有关的诗歌,对于研究曾经是台湾第一家族板桥林家及其爱国思想有相当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据贻华孙子庄文川介绍,贻华系观洵(字或号春时)所生,贻华娶三妻曾、张、林。曾不明,张是獭窟人,林氏是林诗甫之女,台湾人,不明是不是板桥林家的女儿,后葬惠安涂寨庄内。抗战时逢瘟疫,林尔嘉曾请庄贻华去当家庭教师,跟他去了十九个国家,如美国旧金山、菲、新、南洋各国。

惠安政协文史委主任张国琳

2013-2-23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福厦高铁惠安站正式开工建设 站房体现闽南文化风格
下一条:惠安前洋村58岁村民掉落10米水井 身亡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