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惠安支部:中共泉属地区第一个党组织

泉州晚报   2021-04-26 08:40

  在惠安县螺城镇东南社区,一块高约2米的石碑矗立在道路中间,上面写着“惠安公学支部遗址”,距离石碑约30米处有一口古井,历经风雨至今仍为社区居民所用。

  吃水不忘打井人。说起石碑和古井,当地人清晰记得当年发生的红色故事,惠安县史志工作者、县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林瑞峰就是其中之一。他告诉记者:“这里曾是先烈们奋斗过的地方,是中共泉属地区第一个党组织!”

  把时间轴拉回到95年前。1926年7月,北伐战争爆发,不久后,国民革命军入闽。为了筹备迎接国民革命军光复惠安,同年10月,中共厦门总干事会、中共集美支部分别指派王德彰、柯联定返回原籍惠安,宣传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发展党团组织,开展革命活动。

  惠安县档案馆收藏12本与中共惠安支部相关的刊物

  在惠安县档案馆,收藏有与中共惠安支部相关的历史资料12本。该馆保管利用股副股长黄应祥介绍:“这些资料就是王德彰当年从厦门返回惠安,开展宣传工作的革命刊物。他带领‘集美同学回乡宣传队’10多人返回惠安,以惠安公学(原螺峰小学)为据点,吸收本县学生扩至50多人,分成10个队开展宣传。他设立书摊,向学生和社会各界大量介绍《向导》周报、《新青年》、《中国青年》、《民国革命军》等进步刊物及文字,唤起他们的革命意识。”

  1926年12月初,王德彰在惠安县城发展陈玉聪、吴敦仁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中旬,吴国珍也受中共厦门大学支部的指派返回原籍惠安,与王德彰、陈玉聪、吴敦仁等在惠安公学成立中共惠安支部(亦称公学支部),书记为王德彰,隶属中共厦门总干事会。据了解,中共惠安支部是目前有史料可查的中国共产党在泉属地区建立的第一个党组织。

  中共惠安支部建立后,当即利用国共两党合作的有利时机,着手组建了“惠安县学生联合会”、“惠安县总工会筹备处”和“惠安县农民协会”等群团组织,作为党开展斗争的助手和后备军。同时,决定针对惠安时局,开展成立惠安县钱粮监督委员会、取缔“同善社”、收回惠枫公路权、取缔“保甲局”等活动,得到了民众的拥护。

  1927年1月,中共惠安支部改为中共惠安临委,下辖学生、教员2个党支部,计有党员8人,隶属于中共闽南部(特)委,同时接受中共泉州特支的指导。

  新中国建立后,为纪念惠安县城于1949年8月23日解放,惠安公学改称为八二三小学。20世纪90年代,因县城发展需要,八二三小学整体搬迁,提格更名为惠安八二三实验小学,中共惠安支部成立遗址就此全部拆迁。2000年8月,惠安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在原址竖立惠安公学支部遗址石碑。

  尽管历经百年风雨、城镇变迁,但当年革命先辈奋斗的故事依然代代相传。熙熙攘攘的惠安街区,石碑静静矗立,古井默默涌动,记录了百年前进步青年的身影,也见证着当下日新月异的发展。

  (感谢中共泉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对本文提供支持  记者 吴宗宝 通讯员 龚书荣 文/图)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快讯!吴志朴当选德化县人民政府县长
  • 南安市金淘镇石林村原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
  • 总投资近60亿元!泉州7个项目集中签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