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惟大 固本强基:惠安县民生发展五年纪实
美丽崇武 (汪洪波 摄)
老有所养 (张锦宣 摄)
扬帆竞渡 (吴细妹 摄)
笑靥如花 (王胜 摄)
多彩生活 (许师伟 摄)
学有所教 (王安西 摄)
满载而归 (罗福新 摄)
国以民为本,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翻开惠安过去五年的日历,在无数企盼的目光里,每年数十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在不同领域开花结果;扶贫攻坚项目不断啃下硬骨头,让更多贫困家庭走出贫穷;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指标”持续提升……在海峡西岸这片发展的热土上,老百姓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正与日俱增。
抓脱贫承诺兑现掷地有声
力争今年内让全部贫困户脱贫,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诺。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惠安全力以赴,一项项扶贫惠民政策落实到了每一家贫困户——
紫山镇尾山村2014年被列为市级扶贫开发重点村,由市人大办挂钩,获得市级扶贫资金100万元,开展生姜种植、余甘改良、水利设施、道路硬化等项目建设。近日记者再次探访尾山村,虽没有2014年的“大阵仗”,但扶贫开发、脱贫致富依然在进行中。
今年78岁的陈桂生,与患病的孙子一起种地为生,家庭困难。“桂生现在种了1亩多的生姜,按亩产5000斤、每斤2元计算,1亩地也有1万元的收入。”尾山村村主任陈国强介绍,为帮助贫困户们脱贫致富,村里选中了生姜这一经济效益不错的农产品。村里2014年试种推广,2015年还在淘宝网开了个店铺,帮忙解决销路。
此外,闽台文创园也在尾山村内。文创园的影视基地只要开始运作,就会吸引来游客。因此,尾山村计划发展观光农业、农家乐等。“年初,村里利用扶贫资金购买了6000棵黄花梨苗、2500棵金橘苗,无偿发放给贫困户及计生户。”陈国强说,扶贫路上,不止村里在想办法,一些县直挂钩部门也在提供很具体的帮助。
曾碧琴,因患病不能做体力活。挂钩她家的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购买了一辆冰柜车,准备让碧琴在文创园门口摆摊卖点饮料,增加收入。贫困户曾锦枝的儿子曾志平有裁缝技术,但经常打零工,收入不稳定。县科技局挂钩后,帮其介绍就业,现在曾志平有了稳定的工作。
2016年,惠安县实现脱贫1756户5930人,完成年度脱贫任务的129%。该县实施了结对帮扶、就学资助、金融扶贫、低保兜底等帮扶措施,同时“因人施策”,联系企业、乡贤和社会团体等参与精准扶贫,共有140家企业意向帮扶107个村742户贫困户。
2017年,脱贫攻坚更深入开展。6月底前,开展脱贫攻坚夏季行动,落实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等扶贫政策,实现贫困人口脱贫1575人。10月底前,实施精准救助、产业发展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广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的脱贫模式,实现贫困人口脱贫1673人。“力争在年底前,实施整村推进脱贫攻坚,完成5个市级重点扶贫村扶贫项目,落实教育扶贫、医疗扶贫、低保兜底等政策,加强贫困人口动态管理,确保5248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惠安县政府办工作人员说。
办实事接续推进久久为功
“以前,我们打井、抽水,靠天吃水,如今自来水直接装到家里,一户一表,方便极了。”惠安山霞镇垵固村村民曾大叔说出了惠安一些偏远乡村居民的心声。
这样的变化,源于惠安持续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取得的成效。截至目前,全县已投入1.67亿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县171个行政村已覆盖自来水管网,供水管网行政村覆盖率为81%,自来水接水户达85490户。
为政之道,民生为本。多年来,惠安把群众最关切的利益问题纳入为民办实事“榜单”,一项项推进,一项项落实,不断刷新群众的获得感。今年秋季,新建设的第三实验幼儿园、紫山第二中心园等公办园正式投入使用,解决学校周边儿童的入园问题;惠安供销农贸超市已建设完成并交付使用,方便居民购买新鲜的生鲜果蔬,同时,还将再投入300万元改造市场周边环境,让居民买得舒心、买得放心;投资222万余元建设水质检测中心,完善水质三级检测体系,每天对水源水、出厂水、管道水进行采集和化验,确保群众喝上放心水;全县12个乡镇卫生院已完成中医馆的建设,并全部正式投入使用,为辖区居民提供中药饮片、针刺、艾灸、刮痧、拔罐、中医微创、推拿等中医药健康服务……
民生项目建设非一日之功,只有一年接着一年干,才能绘出百姓满意的“民生画卷”。去年,惠安县委、县政府投入40.35亿元用于社会民生建设,完成42个为民办实事项目。今年,继续确定45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包括打造宜居环境项目5个、完善提升城市配套功能项目8个、整合优质公共服务资源项目11个、精准帮扶特定群体项目15个及构建公共安全体系项目6个,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力度,实施31个教育资源整合项目,新建6所幼儿园,创建5所“智慧校园”试点校;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分级诊疗和医疗联合体建设,完善基本药物监管体系,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县和省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启动县图书馆、县博物馆建设,完成螺阳、黄塘、紫山、涂寨等4个镇级文化站及13个标准篮球场、36条健身路径建设,完成160场公益文艺演出、20—50场的木偶戏进校园、4期图书下乡活动;建设县社会福利中心,新增12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扩大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实施范围等等。
随着一个个为民办实事项目的落实,持之以恒地解决民生难题,积小胜为大胜,“幸福惠安”终将硕果摇枝。
重保障多方统筹完善体系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关系着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福祉。过去五年来,惠安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大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织密筑牢社会保障安全网。
为更好地解决“低保标准偏低、救助比例偏小”等问题,今年惠安县将城市、农村低保标准分别从每月540元、324元提高到每月568元和420元,高于福建省平均水平。同时,借助福建省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惠安县建立了居民家庭收入信息核对机制,对城乡低保实行动态调整,实现精准低保、应保尽保。
实施基础医疗救助,打造立体式“大病救助体系”。全县所有低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户均被纳入新农合范畴,资助标准提高至150元。不断对医疗救助文件进行修订完善,逐步扩大救助对象范围及救助方式,救助标准、资金筹集标准不断提高。2017年医疗救助基金筹集标准为每人每年400元。建立“一站式”即时结算救助服务,打造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的“绿色通道”。
为了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惠安推进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标扩面,建设“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加快完善养老基础设施。居家养老服务已在螺城、螺阳两镇共39个社区(村)全面铺开。登记基础服务对象2.3万人次、实体援助服务对象586人次;集孤老供养、五保供养、孤儿收养、优抚保障等功能于一体的惠安县社会福利中心动工建设,力争2019年建成投入使用。
不仅如此,一批医养结合项目正在筹划;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探索养老服务市场化运营模式……以居家养老为主、养老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正在形成。正在装修中的惠安德诚医院医养结合养老院,现已完成装修2层,养老床位200张。医院还组织相关医护人员到台湾圣玛尔医养结合养老院培训护理知识。据悉,该养老院拟设养老床位300张,以服务失能、半失能老人为主。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五年来,惠安县委、县政府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推进各项民生工程,以一个个民生指标的积极变化、一项项社会保障举措的有效落地,诠释了“以人为本,民生惟大”的为民情怀,也将为创新、升级、海洋、美丽、幸福“五个惠安”建设的美好明天,厚植更为坚实的发展之基。(记者殷斯麒陈凌鹭 通讯员陈秋红王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