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雕艺产业追根溯源 解读千年文化密码(图)

泉州晚报   2015-01-30 15:49

惠安“大师文化企业”文化现象报道之一

  发源于古代黄河流域的惠安石雕,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千年间,不同时期的历史风貌与文化内涵,为惠安雕艺持续注入鲜活血液。

  时至今日,惠安雕艺大师们,不仅将南派雕刻技艺广泛应用于各种石材、硬木和软木之上,更以“圆雕、浮雕、线雕、影雕、沉雕”五大不同雕刻手法,占据国内无可比拟的地位,诞生了诸多撼世之作:人民大会堂前石柱、毛主席纪念堂、八一南昌起义纪念碑、陈嘉庚鳌园、莆田湄洲岛海峡和平女神天上圣母妈祖雕像、台湾嘉义先天玉虚宫九龙壁及九龙池、深圳锦绣中华文化民俗村、中华世纪坛、美国马丁·路德·金大型雕像、湖南长沙橘子洲头青年毛泽东大型雕像……数不胜数。

诞生石雕大师的摇篮——惠安石雕厂(惠宣)

  究竟是怎样的历史变迁,铸就了今时今日惠安雕艺产业规模最大、生产能力最强、技术最全面先进、影响深刻广远的金字招牌?连日来,记者走访惠安16家大师文化企业,追根溯源,解读惠安雕艺产业背后烙下的文化密码。

追根溯源

发源黄河流域的 南派雕艺

  古往今来,惠安雕艺巨匠人才辈出,仅是资料记载与民间口传的便数不胜数。宋有张仲哥,清有蒋学心、王弼、蒋山斗、蒋国衡、蒋镗、蒋双家、蒋金辉、蒋仁文、王神赐等,近现代则有蒋文金、蒋丙丁、蒋友才、蒋瑞生,蒋瓦水、蒋帝佑、蒋佛源、王清金、王清标、张来富等,而今天,惠安雕艺“江湖”更是百家争鸣。

  追溯源头,惠安雕艺源于黄河流域。五代时,闽将张悃率兵驻扎青山(惠安县城东南三十华里),镇守海疆,其部下将石雕等中原先进技术一并带来。而惠安境内保存最早的石雕作品,当追溯到距今1600多年前东晋初期闽林始祖林禄陵墓的文武翁仲及虎马羊雕塑。建于宋代的跨海大桥洛阳桥同样是惠安石雕悠久历史的佐证。

  到了明清时期,惠安南派石雕艺术风格日趋独立,迈向从“形似”到“神似”的更高境界,形成了精雕细琢、纤巧灵动的雕刻风格,叫人赏心悦目:例如对狮的雕艺,区别于北狮的威武生猛,活灵活现、喜庆欢快的南狮就是惠安雕刻的典型代表。同样在这一时期,惠安雕艺开始奠定国内外声誉。有“古建之花”美誉的福建仙游东城门外的石牌坊,就是清道光五年(1825年)由惠安蒋国衡、蒋镗主持建造的。

  史料显示,惠安雕艺作品也是在此时传至台湾,台北龙山寺的总建筑师即是“八闽首席木雕大师”惠安人王益顺,今天,台湾许多寺庙、民宅也仍保留着惠安石木雕精粹。同期,一些惠安石匠也相继到福州、厦门、台湾,甚至缅甸仰光、马来西亚槟城经营石店。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五一”高速免费通行 泉州高速交警发布安
  • “五一”小长假 泉州市区各大医院开诊信息
  • 安溪:从“忧居”到“优居” 幸福感“就地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