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通讯》专访中共泉州市丰泽区委书记高金全:打造“有诗有画有远方”的向往之城
打造“有诗有画有远方”的向往之城
——专访中共泉州市丰泽区委书记高金全
文|《海峡通讯》记者 吴载文 刘玉其


泉州市丰泽区整合全域资源,从多元活动矩阵到焕新游玩场景,从科技赋能体验到消费福利加码,全方位点燃市民游客假日热情,交出“昼夜皆精彩、古今相辉映”的文旅答卷。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丰泽区共接待旅游人数132.73万人次,同比增长22.1%;实现旅游收入15.99亿元,同比增长11.9%。丰泽文旅持续增长的流量密码及发展目标是什么?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共泉州市丰泽区委书记高金全。

高金全(左二)调研丰泽区非遗传承保护工作。
布局新赛道
《海峡通讯》记者:国庆中秋假期,丰泽区的游客量和旅游收入“双丰收”。请您介绍丰泽区文旅快速发展的实践和经验。
高金全:近年来,丰泽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实施“文旅+”专项行动,布局夜间经济、影视产业等新赛道,全力打造“有家有业有同行、有诗有画有远方”的向往之城。
建立一批好机制。文旅融合发展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需要多领域协同发力、整体推进。我们坚持全区“一盘棋”统筹,构建“1+1+9”指挥体系,分别成立全区文旅经济发展指挥部、蟳埔民俗文化村保护提升指挥部,9个街道下设文旅专班,实行“红黄绿”亮灯督办机制,上下联动推动决策快执行、问题快解决。同时,发挥辖区驻区单位的优势,成立文体旅、媒体等12个红色矩阵,发动600多个矩阵成员单位成为丰泽“推介官”“代言人”,为丰泽打响名气、引来人气。
打造一批好IP。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重要名片。我们深挖世遗文化、海丝文化、闽南文化,重点培育“簪花围、南少林、南武当”三大文旅IP,加强活态传承和国际化传播。在蟳埔,围绕做好“一条街、一桌菜、一台戏”,实施“十大提升工程”、打造“八大体验”,市场化授权推广“簪花筵”“蟳埔一台戏”,让“簪花围”从单一IP向多元业态融合破圈升级,成为可佩戴、可品尝、可体验、可传播的文化载体,可谓一朵簪花热,满城“繁花”开。两年来,近2000万人次“游蟳埔、戴簪花、美自己”,拉动消费超50亿元,实现从“网红流量”到“经济增量”转化。
发展一批好业态。文旅“一业兴百业旺”。我们把文旅打造成拉动有效投资、拓展产业空间的新增长点,腾挪金凤屿、后渚、后埔等7800多亩土地空间,落地市井十洲城、世界闽南文化博览园等大型文旅项目147个,总投资825.4亿元。大力发展“文旅+影视”,全市率先出台影视扶持政策,打造首个影视文化产业园,集聚全市60%的持证影视企业,微短剧产量与质量全省领先,规上文化企业营收增速全市第一。打造全长6公里的滨海浪漫线,串联2处世遗点和7个景点、夜市,策划推出“这Young的丰泽”系列活动350多场次,今年来滨海浪漫线夜经济点累计吸引人流794万人次,拉动消费超13亿元,成为扩内需、促消费的重要引擎。
补齐一批好配套。好环境、好体验,才能带来城市文旅“好口碑”。我们从游客关注的住宿、餐饮、出行、旅拍等入手,逐一补齐短板。2023年开始实施酒店住宿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两年来新增高端酒店、精品民宿40多家,床位5000多张,年底酒店住宿业市场主体将超160家,床位数将超2万张。实施交通出行、规范停车、旅游公厕、景区标识、咨询讲解、市场环境等六大提升工程,开通滨海浪漫线“爱美蟳埔号”公交专线,引进“蟳游小白”观光车,组织1000多名教师、大学生等担任志愿者,在节假日提供专业讲解和文明引导。成立餐饮、旅拍、簪花围协会,加强文旅市场规范引导和监管执法,设立节假日驻点投诉处置专班,用真诚服务赢得游客的好评。
展现新魅力
《海峡通讯》记者:丰泽区文旅发展有何特点和优势?
高金全:丰泽寓意着丰饶之地、恩泽于民,这里不仅有“诗和远方”,还有“星辰与大海”。
丰泽底蕴深厚,潮涌着千年海丝。作为泉州这座世遗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丰泽坐拥4处世界文化遗产点、56处市级以上文保单位、3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辖区后渚港是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古刺桐港的核心区。数不尽的世遗文化、海丝文化、闽南文化等珍贵历史遗产,不仅绘就了丰泽独特的文化图景,更为我们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底气。
丰泽风光秀丽,融汇着山韵海律。丰泽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背靠清源山、面朝泉州湾,终年温暖湿润、四季如春。全区拥有4家A级旅游景区,21公里的海岸线、22.5公里的山线景观,“半城山半城水”的地理环境,串起了清源山、大坪山、桃花山、森林公园等自然生态和环晋江、洛阳江、泉州湾的滨海浪漫线。清源山上观日出、晋江桥旁赏夕阳、蟳埔村里簪花围、真武庙前祈福运、南少林内悟禅武,总有一种体验能打动游客。
丰泽风华正茂,澎湃着青春活力。丰泽是泉州的城市新区,也是城市核心区。我们举全区之力更新10大片区,打造10大产业社区,繁荣10大消费商圈。这里“夜夜有活动、天天有精彩”,游客可以日访世遗、夜游新潮,体验古韵与现代交融、烟火与诗意共生、市井与艺术并存的城市魅力。正是这样时尚、青春、活力、开放、包容的都市人文环境,开启了丰泽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黄金赛道。
打造新“四样”
《海峡通讯》记者:丰泽把好风景转化为新动能,为文旅经济注入了澎湃活力。下一步,丰泽区将如何加速推动文旅发展?
高金全:接下来,丰泽将着力打造文旅新“四样”,通过资源活化利用、品牌内涵提升、产品服务创新,持续推动文旅产业焕发“新气象”,实现从“流量”到“留量”、从“网红”到“长红”的深度转变。
打造全域游的文旅新品牌。聚力建设世界海丝多元文化旅游目的地核心节点,深挖全域文旅资源,发挥“簪花围、南少林、南武当”三大文旅IP辐射带动效应,升级打造一大主题旅游线路(滨海浪漫线)、三大文商旅融合街区(蟳埔、真武庙、文武坊)、八大夜经济消费集聚区(东区野滩、上岸Sealand松弛集市、蟳埔簪花里市集、城东夜市、泰禾夜市、领SHOW天地市集、文武市集、鹿屿夜市),延伸文、商、体、旅、渔消费链,将各类景区景点串点成线,形成全季全域游新格局。
打造多元化的文旅新产品。深入探索“文旅+百业”“百业+文旅”的新模式,大力培育“文旅+影视”“文旅+夜经济”“文旅+演艺”“文旅+非遗”“文旅+赛事”等多元化业态,持续推出“浪漫簪花游”“活力赛事夜”“暖心畅享玩”“花Young开学季”等多元化产品,打造“最美簪花小镇”、微短剧创作中心、夜经济集聚区等多元化阵地,满足海内外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打造国际化的文旅新地标。初步谋划“十五五”期间文旅项目28个、总投资397亿元,围绕开发一批海洋文化全域游、非遗深度游新项目,重点建设金凤屿国际旅游岛、国际游艇社区、市井十洲城、世界闽南文化博览园、海上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泉州美术馆等重大文旅项目,建成集文化展示、研学、体验、消费为一体的国际化文化交流中心,形成世界知名文化旅游新地标。
打造沉浸式的文旅新体验。“一桌菜”——结合泉州成功创建“世界美食之都”,持续推进“簪花筵”授权推广,深化“一菜一故事”“一品一文化”,通过美食展现泉州的世遗魅力、海丝记忆与闽南风情。“一主题”——持续深化“这Young的丰泽”活动主题,不断推出“这Young玩、这Young吃、这Young游、这Young娱、这Young购”等各类沉浸式、互动式的主题活动。“一部剧”——持续发力微短剧新赛道,实施“跟着微短剧游丰泽”创作计划,用微短剧讲好泉州故事、丰泽故事,让游客在指尖沉浸式追剧、打卡式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