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教育 > 泉州教育资讯 > 正文

泉州著名书法家史晓方昨到海都甲第书院开讲

2015-05-11 08:21 来源:闽南网 0

  闽南网5月11日讯 “7岁时,王羲之就能写一手好字,然而,天分极高的他,依然不懈努力练字,洗笔砚时把池塘都洗黑了。”昨日下午,42岁的史晓方来到海都甲第书院,与40多名小记者和书法爱好者们,一同分享《琅琊王氏的书法脉络和特点》课程。

史晓方老师讲解王羲之的书法

史晓方老师讲解王羲之的书法

  史晓方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泉州市政协刺桐书画院特聘书法家,泉州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一开课他就提起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故事,强调学习书法时,一定要勤奋练习,多下苦工夫。

  写完18缸水 书法突飞猛进

  史晓方说,琅琊王氏一族很重视书法,每一代人都没放弃对书法的不懈追求。与王羲之的勤奋相比,他儿子王献之在书法上所花的工夫也不逊于其父。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子,他七八岁就跟着父亲学书法。据说,王献之小时候,有一天问母亲郗氏,“我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行了吧?”母亲摇摇头。王献之又问,“五年总行了吧?”母亲还是摇摇头。王献之很着急,又问,“那我究竟要写多长时间?”母亲给他的答案是,要把家中院子里的18口大水缸的水泉写完,“写完这18缸水,你的字才会有筋有骨,才能站得直、立得稳”。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王献之练字用尽了18大缸水,在书法上也突飞猛进。后来,他的字也与父亲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

  说到王献之的勤奋,史晓方还说,王献之写字的专心致志,也是被人广为传颂的。“有一次,王羲之看到献之正聚精会神地写书法,他就悄悄从背后,突然伸手要抽献之手中的笔,没想到毛笔不仅没抽掉,专心的献之竟连父亲的行为也浑然不觉。”史晓方说,这事令王羲之非常高兴,夸儿子说,“此儿后当复有大名”。

  最后,史晓方跟小记者总结,如果想写一手好字,一定要多花工夫练习书法,学习王羲之、王献之和智永和尚那样,持之以恒地坚持练习,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小记者们也能够写出一手好字。

小记者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

小记者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

  勤学多家书法 洗砚水池染成墨

  昨日下午3时许,史晓方在海都甲第书院准时开讲。他拿着王羲之的书法字帖,边与大家分享书圣的字,边说起书圣练字的故事。“王羲之从小跟父亲学书法,7岁时他就能写一手好字,到了12岁的时候,父亲就让他读书法理论,在书法艺术上,他有着很好的天分。”说起王羲之的书法脉络,史晓方介绍,书圣最早跟父亲学书法,又跟卫夫人学习,然后,又学蔡邕《石经》的三体书。后来,他又学钟繇的小楷,学张芝的草书……因此,无论是楷、行、草、隶等字体,王羲之都精通。“集大成者的王羲之,后来他的《兰亭序》成了历代人敬仰的‘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之所以能够成为‘书圣’,离不开他的勤奋练习。”史晓方告诉小记者,想要把字写好,并在书法艺术上有所成就,单单靠天分是远远不够的。他举出王羲之被广为传颂的故事,说王羲之勤奋练习写字,把洗笔砚的水池,都变成了墨池。这正是北宋散文家曾巩在《墨池记》中,记录的那段“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佳话。

  □相关链接

  15堂精品课程等你来报名

  海都甲第书院将推出15堂精品课程,专门为喜欢书法的您量身定制。欢迎对书法有兴趣的读者,拨打95060或18965509982来咨询、报名,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教育专刊官方公众微信号“海都好学堂”。

海都好学堂微信二维码

海都好学堂微信二维码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报名系统打不开 急坏泉州中考生家长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