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德化网 > 德化新闻 > 正文

德化大兴堡历经300年风风雨雨 印证“海丝”商贸盛况

2014-07-17 09:56 来源:泉州晚报 1

大兴堡西门主要由花岗岩砌成

大兴堡西门主要由花岗岩砌成

曾是“海丝”商贸集散地

宋元以后,德化瓷大量进入国际市场,畅销海外,成为当时“海上丝绸之路”最主要贸易品之一。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介绍,在大兴堡周边,就有20多处宋元至明清的古窑址遗存,这些古窑址里出土了很多外国来样订货加工的标本,比如荷兰人所戴三脚帽的小工艺品等。而清代落成的大兴堡,不仅体现了其防御、居住以及铺舍的功能,还发挥了德化陶瓷出口贸易集散地的作用。

原来,在德化县通往海路的线路中,往永春县五里街“许港”是最短也是最便捷的线路,而三班镇的大兴堡处在必经之路上,因此成为德化浔中、三班一带陶瓷产区通商贸易的主要集散地。

“原福建土楼南靖申遗办主任、福建土楼民俗文化专家、南靖县文联主席林海川在看过大兴堡后,觉得古堡的构造、用途上均与居住类古堡有所不同,其建筑格局是两排商铺式屋宅,中间有宽敞的中轴街巷,是典型的贸易场所。”郑氏后人郑泽洽说,不仅有专家说明古堡的主要用途为商业,连史料也记载着有关“大兴陶瓷商行”的商号。

后人期待古堡焕发生机

如果没有重修的话,大兴堡现在可能已无法居住了。据悉,1942年,郑氏族人重修大兴堡,恢复旧时的原貌。新中国成立后,大兴堡迎来新时代的曙光。郑氏后人郑文寿介绍,50多年前,大兴堡里住着三四十户人家,共有两百多人。但1995年以后,很多人搬出,另建新居,由于居住的人少,大兴堡便开始走向破落。

如今,古堡里还有三户人家,郑文寿的母亲、87岁的颜丽琴老人便是其中一位。他说,面对日渐失色的古堡,母亲的愿望就是有朝一日古堡能重展雄风,再现魅力。目前,郑氏子孙正在积极促成此事,筹备组已请了漳州和泉州两地的古建筑专家前去考察。(记者 黄雅珊 实习生 胡宇涛 戴晓敏 通讯员陈志明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德化梨亲子采摘一日游仅剩一期 快带孩子来报名
下一条:2014海峡两岸大学生设计工作坊 联手碰撞创意火花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