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德化网 > 德化新闻 > 正文

德化八旬失明老人独守空山5年 想搬下山住

2013-07-16 08:25 来源:闽南网 1

孝公如今居住的两层木屋
孝公如今居住的两层木屋

满怀的掌瓜,孝公笑了
满怀的掌瓜,孝公笑了

孝公每天都要到这里,摸摸看小鸡孵出来了没有
孝公每天都要到这里,摸摸看小鸡孵出来了没有

通往菜园的小路,有沟有壑
通往菜园的小路,有沟有壑

孝公生好了火,开始做饭
孝公生好了火,开始做饭

  闽南网7月16日讯 87岁的孝公,独守空山5年了。

  孝公全名罗享孝,是德化县雷峰镇潘祠村盖云岐自然村辈分最高的老人。

  孝公这辈子挺不容易的。3岁,母亲病逝,他还没学会欣赏身边五彩斑斓的世界,病痛又夺去了他双眼的视力。32岁,老父亲离世,家里唯一的生活支柱与精神伙伴,没了。再后来,山上的最后一位邻居也走了。

  一个人在黑暗里过了一辈子,砍柴、种菜、洗衣、做饭、下地上山,这些都难不倒失明的孝公。前些日子,我们和村长一起上山看他,话仙时,他的下山愿望顺嘴说了出来。从没被啥事难倒过的他,说起这个愿望,倒是怯怯的。

从懂事起,他就日复一日地记日期

  孝公住的这个山头,离山下最近的村庄有4公里的距离。

  碎石子的山路凹凸不平,七拐八弯,沿着陡坡走半个多小时,一座年久失修的两层小木屋出现在眼前,这就是孝公的家。

  “是谁来了?”听到动静,身材瘦削孝公在二楼的走廊里,微微探出身子。听着脚步声越来越近,孝公的脸上绽开了笑容,双手摸索着栏杆,快步迎下楼来。

  同行的潘祠村罗村长边和孝公打招呼,边对我们介绍,山上原来住有一百多位村民,这些年陆续搬下山去了。这些年,村民们上山放牛羊时,会找孝公打个招呼,聊几句。

  说了几句,我们便发现了孝公最近的烦心事,家里那个老旧的收音机坏了,他对时间的判断模糊了。孝公说,从懂事起,他就日复一日地记日期。“有时不知道那个月有没有三十日,只要有人来看我,我就和他对一下时间。”

几十年了,窄窄的泥石路也走习惯了

  孝公是村里的五保户,日子过得不宽裕。

  肉,一个月左右尝一回,主要是下山不方便,青菜基本自己种。遇上没种菜的季节,孝公就到县城买两斤黄豆一斤盐,煮一次吃上半个月。“煮咸一点就不会坏了。”

  收音机坏了后,家养的母鸡就帮上了大忙:听到鸡鸣,他就开始掐时间做早饭,然后下地忙一会儿。饿了准备午饭,地被太阳晒得发烫的时候,大概就是中午两点多的时候。

  出了家门,孝公需要借助拐杖探路。通往菜地的路,是一条窄窄的泥石路,途中有石头有水流,孝公走习惯了,比我们这些视力正常的人走得还快。

  孝公的小菜地里,掌瓜、地瓜、芋头,长得不错。他摸到了掌瓜苗旁,双手沿着藤搜寻,摸到个头差不多的,就摘下来放在怀里。

  拎着刚摘下的掌瓜,孝公回家张罗晚饭。柴火堆在灶边,顺手摸来一条,找好竹节,镰刀对准了往下砍,刀刀都差不离。生火,孝公喜欢用“番火”(火柴),有没有点着,伸手摸一摸,烫,那就是着了。

山居一辈子,最近孝公想搬下山了

  从出生起,孝公一直生活在山上。

  别看孝公现在身体还算硬朗,可也大不如前了,记性变差了,耳朵也不如以前灵光了。

  闲聊话仙,我们问起孝公想不想搬到山下人多热闹的地方,他说:“想是想啊,不过住这里也挺好的,这么多年都习惯了,怕到一个新环境会不适应。但如果可以不用捡柴,有地方吃住,想去。”

  搬下山这个问题,孝公以前也没盘算过,这次有人问起了,他顺嘴说了出来。

  “这个不算难啊,既然孝公开口了,我尽快在村小学附近找两个房间,一定要一楼的,再搭个灶。”罗村长当面拍了板,是时候接孝公下山了,大家住得近,大伙儿照顾起孝公,也更及时方便。(本网记者 吴佳弘 谢向明 实习生 赖燕兰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海都阳光学子学有所成 回德化组织义诊
下一条:德化母亲卖肾救女续:小钰穿起红衣裳出院啦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