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县开展乡村环境整治 打造具有特色的“美丽乡村”
游客在乡间的剪纸文化长廊中漫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及福建省、泉州市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德化县在2018年全面开展乡村环境整治,按照“一清二整三美化”(“一清”:清洁干净,“二整”:整齐有序,“三美化”:乡村道路和房前屋后绿化美化)要求,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形成一镇一特色,一村一亮点,推动乡村环境实现质的提升,打造具有德化特色的“美丽乡村”。
勾画“点线面”
还乡村以整洁清新
“乡村环境是一个地区的‘脸面’,是展示社会文明的‘窗口’,是招商选资的‘名片’,开展乡村环境整治既能提升宜居环境、造福广大百姓,又能做优发展平台、集聚发展要素、凸显生态优势。”在2018年初的全县乡村环境整治行动专项工作会上,德化县委书记梁玉华如是说。
为扎实有序推进乡村环境整治工作,还广大乡村一个整洁有序的容颜、一片山清水秀的美景,德化县通过“点”上控制,推进村部周围、休闲公园、文体设施、新村建设点、景区景点等重点地段和重点部位的集中整治,打造乡村环境整治的典型和示范,努力实现打造一个、带动一个的效果。通过“线”上抓手,主要抓好河道和道路两条线,河道方面结合落实“河长制”,做好河道保洁、水土流失治理、安全生产水系等,实现“一河一景”;道路方面建立“路长制”,综合整治道路两侧的垃圾杂物和违章建筑物,做好公路养护,开展公路美化。通过“面”上带动,动员广大群众开展房前屋后环境整治提升,抓好改水改厕、沟渠清理、畜禽整治、垃圾处理、立面装修、庭院改造等工作,通过一户一户推进,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抓好,推动乡村环境整体提升。
坚持“两手抓”
还乡村以美丽品质
“国宝乡剪纸艺术游学基地成立以来,吸引了各地游客和广大学生到此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进一步丰富了国宝乡乡村旅游内容,成为德化县旅游发展的一个新亮点。”德化县国宝乡政府工作人员徐巧珍说。
为树牢全县“上下一盘棋”理念,层层发动,层层落实,德化县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加强统筹协调,及时解决困难;各乡镇认真梳理盘点,拿出思路计划,形成图表清单,做到“胸中一盘棋”;各村居扛起主体责任,讲究方式方法,确保取得立竿见影的实效。按照“一村一主题,村村显特色”要求,找准主题主线,一张蓝图绘到底,始终坚持一手抓景观提升,以全域旅游、生态保护等为切入点,抓好村旁、路旁、宅旁、沟旁“四旁”绿化;整合利用空闲地、废弃地、插空地等,建设健身广场、体闲公园等公共服务设施。一手抓内涵深化,善于注入生态文化、传承历史文化、挖掘民俗文化,注重保护传统风貌、历史文化、山体水系,全方位展现城市居民向往的乡土气息、乡村风貌和特色文化。
扮靓“原始美”
还乡村以古朴自然
“开展乡村环境整治以来,我们村子的道路变得更敞亮,环境变得更整洁,破旧的民宅也得到了修缮,大家依然看山是山、见水是水,珍贵的历史记忆都被保留了下来。”德化县国宝乡南斗村村民陈能途说。
在推进乡村环境整治过程中,德化县始终坚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要求,在制定整治规划和方案时,决不搞破坏乡村风貌和自然生态的大拆大建,决不搞大亭子、大公园、大广场等没有因地制宜的“形象工程”;始终坚持“修古如古、修旧如旧”,尊重历史记忆,留形留神留魂,做好当地旧民宅、名木古树、民俗文化、文化遗产等的发掘保护,让古朴自然成为乡村最靓丽的风景线。同时,各乡镇把环境整治与环保、水利、土地、林业、农业、住建、创卫等工作结合起来,做好项目策划,积极向上对接,争取更多项目、资金支持;盘活资源,加大经济投入,用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动员企业、乡贤参与进来,形成强大合力。此外,各乡镇村因地制宜,多依托当地资源,多使用乡土材料,多搞地方特色的建筑,齐心协力打造一批拥有古朴自然之美的风情小村。
凝聚“众能量”
还乡村以文明和谐
“乡村建设,群众是主体,能否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否调动群众维护良好环境的行动自觉,决定着工作的成败。”德化县农业局工作人员黄成洪说。
为增强群众生态文明素养,引导群众自觉参加整治,德化县以创建文明镇村为抓手,加强环境卫生宣传教育,树立一批整治示范户,让维护良好环境成为群众的行动自觉,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同时,把保护生态文明纳入乡规民约,并针对整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完善责任包干、清扫保洁、垃圾清运、监督检查、评比表彰等长效制度机制,以制度管人、管事、管落实,推动乡村环境整治走上制度化管理运转的良性轨道。此外,把维护生态文明宣传发动作为重中之重,通过给压力、给荣誉、给平台的方式,发挥村级妇联、团委、老人协会等方方面面力量,从一个角落开始,做成一个样板,形成工作机制,再铺开推广,以点带面,扩大成效,共同推进环境整治工作。通过各部门狠抓工作落实,大力优化乡村环境,建设山清水秀、整洁清新、文明和谐、共建共享的幸福美好家园。(吴有森徐金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