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深山安红外相机 拍到多种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
黄腹角雉
今年2月中旬,本报曾经报道,德化戴云山开展全市首次大中型哺乳动物红外相机试点观测,在国家环境保护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的支持下,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下简称“戴云山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在德化深山里安装了70台红外相机,拍摄大山里的“精灵”。
近日,记者从戴云山保护区管理局获悉,经过6个月的野外监测,这些红外相机拍摄到了许多平日里难得一见的大山“精灵”,其中不乏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腹角雉是首次在德化现形。
监测篇
填补大中型哺乳动物观测空白
俗话说“有图有真相”。虽然以前的科考调查表明,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有很多种珍稀野生动物,当地村民也说有看到豹子、狐狸等野兽,但却从未有照片、录像等影像资料予以证明。大家在提及这方面的时候,总是觉得底气不足。戴云山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李文周说:“如今,我们有图有真相!”
“我们拍到很多以前仅有资料记载,但从未有影像记录的珍稀野生动物。”经过长达6个月的拍摄,安装在大山里的红外相机,自动拍摄了数万张照片,工作人员从中辨析出21科39种野生动物,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6种。
安装红外相机拍摄的好处,就是可以24小时、全天候,在不干扰动物活动的情况下进行拍摄。李文周介绍,国家环境保护部2017年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项目——福建戴云山观测样区红外监测项目,今年起在德化开展大中型哺乳动物多样性长期观测,为保护区大中型哺乳动物的研究和管理提供珍贵的本底资料,填补闽中地区大中型哺乳动物观测的空白。
苏门羚
70台相机监控野生动物
据介绍,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国哺乳动物记录不断增加。截至2015年3月31日,我国确定现有12目55科245属673种哺乳动物。此记录使我国哺乳动物丰富度世界排名超过印度尼西亚(670种),上升到第一位。
生物多样性观测是客观了解生物多样性变化,评估管理成效,制定保护政策的基础工作和重要手段。对大中型哺乳动物的观测,在泉州尚属首次。此次总监测面积超过60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安装一台红外相机,总共安装70台。
为了安装这些相机,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花了2个月的时间,奔波了5000多公里,在戴云山保护区及附近大山中,选了64个拍摄点,并将70台红外相机安装好。
按照国家环保部的监测规程,该项目计划持续多年,每3个月更换一次相机储存卡和电池,并及时进行物种判读辨析,每半年将监测结果及物种有效照片、生境(指动植物所处的自然环境)照片、人为干扰指数等基础数据生成报告。
黄腹角雉首现神秘踪迹
晚上9点多,戴云山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小黄还在电脑前,一张一张地浏览、分辨红外相机拍摄的照片。数万张照片,看得她眼花缭乱,突然其中一张照片中的雉科动物让她眼前一亮。
“黄腹角雉?”小黄觉得这只动物非常眼熟,很像资料图片中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腹角雉。可她一时还不敢肯定,于是就将照片发送给厦门大学鸟类专家林清贤,请他帮忙确认。很快,好消息传来,林老师回复:“确定是黄腹角雉。”
“太好了,终于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腹角雉了。”小黄拿起手机,迫不及待地将这一喜讯报告给分管此项目的李文周。
在历时一周多的辨认中,工作人员先后在照片中发现了19种哺乳动物,其中包括猕猴、苏门羚、小灵猫等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和全国都很难拍摄到的野生豪猪。拍摄到的鸟类总共有20种,其中,就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腹角雉和白鹇、斑尾鹃鸠、褐翅鸦鹃等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据介绍,这是德化首次拍摄到包括黄腹角雉在内的多种国家保护动物。
“这次还拍摄到白眉山鹧鸪。”据工作人员介绍,白眉山鹧鸪虽然在国家保护动物等级中属于“三有”(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范畴,但因为这种鸟类生性胆小谨慎,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飞走,平时很难拍摄到。这次通过红外相机拍摄到,也是很幸运。
食蟹獴
保护篇
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延续
“再过几十年,戴云山还是现在这样子,不会有变化,这就是我们的保护成效。”李文周笑着说,保护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而是让这片森林和森林里的动植物,在这里自然繁衍生息,延续下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还能看到丰富多彩的动植物种类。
据了解,福建省长期以来在哺乳动物的调查工作方面比较薄弱。在此次调查之前,鲜有专业、系统的调查。
戴云山地处南亚、中亚热带交界处,在福建省内地理位置特殊。戴云山自然保护区地处戴云山脉核心主体部位,孕育和保存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福建省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基因库、水源涵养区、生态安全屏障和珍稀野生动植物的生物安全岛。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云豹、黄腹角雉、蟒蛇、豹、金斑喙凤蝶等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36种。因此,对戴云山保护区进行深入的考察研究,意义重大。
戴云山是国家环保部全国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中的一个重要和典型样区。此次调查观测,正是配合国家环保部的工作,对戴云山的野生动物进行摸排,看看山里面到底有哪些动物。同时,这也是泉州人民更深入了解戴云山的契机。
李文周说,近年来,戴云山保护区管理局在保护管理、科普宣教等方面不断加强,市县各级对保护区生态建设也大力支持,每一片山林都有护林员定期巡逻。但保护野生动物和它们赖以生存的森林,仅仅靠保护区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和当地林业部门、森林派出所还远远不够,这需要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大家共同努力,还野生动物一个友好的生活环境。
编制山歌宣传森林保护
“戴云山川弯又弯,今日山歌是宣传,是唱保护森林管,防火责任讲安全……”这首山歌,不是水口村民们熟悉的农事或农俗歌曲,而是有关保护森林、保护野生动植物的。
据德化县公安局水口森林派出所所长林长城介绍,德化水口山歌历史悠久,老老少少的村民都会唱。在山里干活,累了大家就唱山歌解除疲劳。而大部分上了年纪的村民,很少走出大山,有的连普通话都说不好,但很喜欢唱山歌。
派出所在日常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时发现,发传单、出板报等方式的宣传效果并不好,且非常耗时费力。村民们喜欢唱山歌,于是民警们就想出把需要宣传的法律法规与山歌结合在一起的办法,请当地编唱山歌的高手、65岁的护林员徐衍贯编成山歌,然后雇请专业的山歌表演队深入农村进行演唱,再把演唱的视频刻录成光碟发放给群众。群众对这种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赞不绝口,也从中了解到森林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从而积极参与保护森林、保护野生动植物。
戴云山环境优美,需要大家的呵护。
戴云山动植物资源丰富
白鹇
打击篇
保护野生动物需全民支持
“我们既希望大家都知道山里有哪些野生动物,但又怕被人知道。”说起此次红外相机观测的结果,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深山中有这么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忧的是,虽然大部分市民都不会去抓捕野生动物,也不会去破坏它们生存的环境,但不排除部分不法之徒为了牟利、满足口腹之欲而破坏森林、抓捕野生动物。工作人员担心这些不法分子知道山里有哪些珍稀野生动物后,会前往抓捕。
保护野生动物、生态环境,不仅要在宣传上下工夫,打击捕捉、贩卖野生动物行为也是重中之重。这需要全体市民的支持,市民一旦发现此类违法行为,应该立即拨打报警电话。
男子抓60只青蛙被判刑
近年来,各地森林公安打击捕捉、售卖野生动物的案子也屡见不鲜。
●不久之前,漳州南靖男子林某捉了60多只青蛙,经查这些青蛙为黑斑蛙、金线蛙,属于“三有”野生动物,因此林某被判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
●近日,两名游客到德化南埕游玩时,看到一个水潭里有一只鸬鹚,就拿麻袋套走。水口森林派出所民警接到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将两名男子截获,救出被抓鸬鹚。虽然这只鸬鹚为一般野生动物,但两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十条的相关规定,两名游客被处以没收猎获物并处猎获物价值1至5倍罚款的处罚。
●今年4月份,4名男子到德化赤水抓捕了4只画眉鸟,被赤水森林派出所民警抓获。随后,民警将缴获的画眉鸟放飞。4名男子在接受批评教育后,交了罚金才得以离开。
●德化男子赖某经营一家中餐馆,为了推出“特色菜”招揽客人,他先后向他人收购了“山羊头”一个和活体蟒蛇一条。经过鉴定,其所收购的“山羊头”为苏门羚的头,苏门羚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蟒蛇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经过法院审理判决,赖某犯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和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6个月,缓刑3年,并处罚金3万元。
●几年前,为了抓几只鸟解馋,德化男子高某辉擅自到戴云山保护区内安了6个铁夹子,设套猎捕野生动物,抓到一只蛇雕。高某辉带着蛇雕返回时,被护林员当场查获。蛇雕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经法院审理判决,高某辉犯非法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2000元。
据介绍,虽然青蛙和麻雀、野猪等动物很常见,也不是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但也依法受到保护,市民不能随意抓捕,否则可能构成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16年7月2日修订通过。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这将成为部门打击猎捕、贩卖野生动物及破坏其生活环境的不法分子的利器。(记者 陈明华 通讯员 黄雅琼 李宏图 文/图)
野猪母子
小麂
白眉山鹧鸪
猎獾
青麂
工作人员登记红外相机安装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