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安溪新闻网 > 安溪新闻 > 正文

安溪茶行走在“海丝”上的中国符号 “海丝”建设催生茶文化高地

2014-09-10 10:51 来源:闽南网 0

  闽南网9月10 日讯 “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东西方的贸易之路、开放之路、文明交往之路、沟通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对话之路。目前,中国已有8个城市联手申遗,泉州位居其一。

  两宋时期,泉州港是国内外进出口商品最大的集散中心和中国对外贸易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并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万国商船从九日山下起航,携带丝绸与陶瓷、茶叶等商品,展开海外贸易。

  日前,安溪县委书记朱团能就安溪茶漂洋过海的历史、当前的出口贸易情况,以及安溪如何以“海丝”战略为契机做大做强茶产业、占领茶文化高地等话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海丝之路”也是茶瓷之路

  朱团能认为,“海上丝绸之路”也是一条茶瓷之路,自古安溪茶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符号。

  “安溪产茶始于唐末,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宋元时期,随着泉州港的兴起,安溪茶叶就作为一种重要商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朱团能向记者介绍,在宋代,与安溪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就有58个,遍及今东南亚、西非、北非等地。20世纪30年代,安溪人在东南亚开设的茶号有100余家,其中著名的有新加坡的“林金泰”、“源崇美”、“高铭发”、“林和泰”,马来西亚的“三阳”茶行、“梅记”茶行、“兴记”茶行,印度尼西亚的“王梅记”茶行等。

  “那时候安溪铁观音被海外茶人视为奇货,往往用作‘镇店之宝’。”朱团能介绍,这一时期,安溪茶叶每年销往新加坡800余吨、马来西亚200余吨、泰国160余吨、菲律宾100余吨,在“海丝”历史上写下了辉煌壮阔的一笔。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安溪文化活动周11日开幕 一起去品香茗尝美食
下一条:第五届安溪国际茶业博览会下月举行 开创三位一体新模式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