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小乡村今年3人考上清华北大 211大学录取达14人

泉州网   2019-09-01 09:33

  “今年高考,安溪县参内乡参山村有两名学子被清华大学录取,一名被北京大学录取。被211大学录取达14人,比去年增加4人。”近日,这条消息在微信朋友圈热传。记者从参山村相关人士处了解到,此前村里就出过不少博士、硕士。而这一切,与该村历来重视文化教育、培育贤才是分不开的。

多个名牌大学都有村里学子身影

  参内中心学校校长叶培祥提供了一份“2019年参山村研究生及大学生录取名单”。记者看到,今年,叶逸文、叶书荣、叶少斌、叶家婧都考上了研究生,其中叶逸文是美国耶鲁大学,叶书荣是西安交通大学,叶少斌和叶家婧是厦门大学。应届生中,陈禹、叶娜婷被清华大学录取,叶桢被北京大学医学部录取,叶景芸取得安溪县高考文科第一名,被厦门大学录取。今年村里学子被录取的高校还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苏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等,本科以上总人数33人。

  今年的成绩并非偶然,在2018年,该村有3人考取研究生,本科以上总人数31人。2017年,该村有4人考取研究生,本科以上总人数22人。

  叶培祥提供的《参山村历年来考取博士、硕士名单》中,该村先后有13人考取博士学位,38人考取研究生。“这是不完全统计的数字。”参内中学退休教师叶景菁说,他在参内中学任教时,教过的学生中,有多位也成为硕士、博士,但名单中并未体现。

村里自古有“勤耕苦读”之风

  参山村为何人才辈出?叶景菁分析,村里民风淳朴,自古就有“勤耕苦读”之风,家长明白读书的重要性,“穷不读书穷根不断,富不读书富不长久”。叶景菁说,因宋代叶氏有人考中进士,且有位“郡马”,一位“驸马”,祖上还当过教谕,因而子孙知书达理,忠、孝、礼、义等风尚在村中世代衍传,并随着宗亲们的外迁或女儿的嫁出带到海内外各地。

  在参山村,现存的还有“四落大厝”“顶新厝”“中新厝”“下厝厅”等多座红砖燕尾脊古大厝,户户均有附属建筑的独立书房,并在建成后办私塾,聘名师任教。叶景菁说,明末,先祖开始在参洋盖土楼,建书塾学馆等,延师授业,教育子孙后代知书识礼。清朝中期,又建了许多闽南宫殿式大厝,今村中现存的一方朱熹题的“读圣贤书”牌匾就是当时旧书房遗物。在清代,参山既有叶期颐、叶玉振等多人考中文武举人,国学生、太学生比比皆是。

  “先祖曾设置育才田、育才基金,公田收租作为办学经费,成立校董会,对考中秀才,设立奖励。”叶景菁谈到,清乾隆年间,学子们要从泉州坐船前往省城参加科考,先祖就在泉州建“井巷馆”,供前往福州参加科考的学子住宿,让学子中转时有个落脚之地。

  此外,为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学有所成,参山村于1992年再度成立校董会,筹集资金作为奖教、奖学基金。2014年,参山村成立参山慈善会。该会对每年考上大学、硕士生、博士生分别给予奖励。

先贤创办百年学堂 培育人才

  参山百余年来教育的发展深受先贤叶印心、叶采真父子等的影响。清朝末年,叶印心受当时科教兴国进步思想影响,积极倡导将家乡分散的私塾合并起来,改学制、兴新学,此举得到乡亲们的鼎力支持,1905年成功合并参山各私塾与学馆,创办“参山学堂”,并推举叶祖基为首任校长,设校董会。虽创业维艰,但参山先贤十分注重教学质量,千方百计到外地遴选师资,高薪聘请优秀教师到校任教。1915年,参山学堂更名为“私立参山小学”。

  叶印心其子叶渊,号采真,幼承家学,1917年国立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即致力科教兴国,并担任集美学校首任校长。1946年,叶采真等人在海内外广泛集资,建成当时在全县颇有名气的参山小学教学楼。后来,学校由安溪县政府接管,正名为“安溪县参内小学”;1972年,再次复名“参山小学”。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安溪县蓝田乡:开展体验式教学 推动主题教
  • 金埭头 银岑兜 因华侨而远近闻名的村庄
  • 晋江市领导到陈埭镇检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