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共安溪中心县委统一领导安南永德四县党组织
中共安溪中心县委:统一领导安南永德四县党组织
上世纪二十年代,国共合作的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中共组织有两条线到安溪开展活动,都在安溪建立了党组织。
由中共闽南临委和中共福建省委派员到安溪开展活动发展起来的组织,于1930年建立中共安溪县委,领导成员3人,有党员数十人。同年冬,因兵运失败,组织遭受严重破坏,后来没有恢复。
这一时期,毗邻的永春县中共组织也派人到安溪开展活动,发展党员和革命团体,创建党组织。1929年夏初,成立东溪党团支部,书记陈体,有党员3人、团员1人。随着组织的发展,同年冬,党团组织分开成立支部,陈仲琪任党支部书记。1930年春夏间,中共党员郭节也在家乡佛仔格开展活动,建立党支部。同年9月,中共永春县委派李南金到安南永边区开展工作,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于是年冬在东溪建立安南永特区委,书记李南金,组委李剑光,宣委郭节;下辖5个支部,党员10多人,其中安溪有东溪、佛仔格、芸美3个支部。此后,安南永的革命活动中心开始由永春向安溪转移。
1931年11月,中共厦门中心市委决定在安南永3县边界建立游击区和将永春党团骨干调入安南永边区工作,在佛仔格成立中共安南永临时县委,书记李南金。1932年3月,厦门中心市委先后派陈凤伍等一批军政干部到安溪,帮助安溪创建苏区,于4月底在安溪黄口小溪村成立中共安溪县委,书记李剑光。安溪县委成立后,形势发展非常快。1932年11月,根据厦门中心市委的决定,中共安溪县委升格为中共安溪中心县委,书记李剑光,直接领导安南永德4县党的组织和人民的革命斗争。中共安溪中心县委的成立,标志着以安溪为中心的安南永德红色区域初步形成。
此后,中共安溪中心县委领导安南永德地区人民进行了一系列斗争,不断发展和壮大党组织及其领导的红二支队、群众团体组织,建立红色政权,在红色区域开展土改分田斗争,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1936年春,由于国民党的疯狂“围剿”,安南永德革命斗争转入低潮,中共安溪县委组织消失。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共安溪县委和中共安溪中心县委,在她存在期间进行过多次调整,其领导人先后更易8次;因斗争需要,所辖区委也有变化,1935年春又新建立了安南同特支。鼎盛时期,中心县委共辖98个支部,有党员751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