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梦”照进现实 “新动能”澎湃涌动
“盼了三年,今年终于能在新房里过年了!”站在即将竣工的三层小楼前,湖上乡盛富村村民钟水生难掩激动。他身后,黄武、雪山、盛富三个安置区的楼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湖上村统建区也初具规模。作为北电南送特高压工程的重要节点,湖上乡通过党建引领、靶向攻坚、产业联动“三部曲”,不仅圆了近百户群众的“安居梦”,更激活乡域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
“红色引擎”驱动安居
“加速度”
“安置房建设是良心工程,必须让群众住得安心、舒心!”湖上乡党委书记吴清远的话掷地有声。为此,湖上乡将安置区建设列为“书记抓前期”攻坚项目,创新“党建+项目”模式,建立“一项目一专班、一项目一台账”机制,选派12名党员领导干部与项目“结对子”挂图作战,湖上村生态宜居统建区提前完成挡土墙建设,跑出项目落地“加速度”。
在盛富村安置区施工现场,安置房拔地而起。“针对盛富安置区群众建房选址问题,有些村民不理解。”吴清远回忆,乡党委班子组织设计公司多次现场协调,带着“政策包”“规划图”挨家挨户走访,召开5场“板凳会”,最终用诚意打动了群众,7天达成共识,完成选址方案调整,实现盛富村、黄武村安置区楼房主体建设基本完工。如今,曾经的“担心地”变成了“连心楼”。
“从选址到打地基,每个环节都有党员盯着。”黄武村统建户苏江水指着新房墙上的“党员责任牌”说。湖上乡创新“全流程+保姆式”服务,联合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开辟“绿色通道”,1879万元专项补助资金直达项目一线,45天完成20亩永久征地,16次质量抽检确保“钢筋水泥都过硬”。
“靶向攻坚”破题建设
“进度条”
“以前总觉得安置房遥遥无期,没想到半年就要封顶了!”雪山村的苏连春每天都会到工地转一圈。聚焦“已拆未建”22户群众需求,该乡创新“一户一档”精准匹配户型,推出80-120㎡三种“菜单式”选择,让群众像“点菜”一样自主搭配。
“代建制”模式的引入更是让村民吃下“定心丸”。“‘代建制’实现对建设施工和资金的专业化管理,我们不用操心质量问题。”统建户苏谦算了一笔账:相比自建,统建模式节省了10%的成本,工期缩短了一半。
针对盛富村安置区“五通一平”历史遗留问题,该乡组建“攻坚小组”,白天跑部门协调,晚上做群众工作。为强化村干部服务意识,各村还通过村民民主选举代表成立村民建房理事会,按照“4+2”工作法多次召开会议听取村民意见,协调村集体建设规划、安置户选房、配套设施建设、调解村民矛盾等系列工作,以村民协商自治形式解决问题,进一步夯实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基础。
此外,湖上乡坚持“安置+产业”同步规划,依托统建区基础设施升级,在预留空间引进茶叶加工、电商物流等特色产业,预计带动就业200余人,增强安置区“造血功能”;通过集中安置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预计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00余亩,结合全乡茶产业优势,规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乡村旅游项目,打造“茶文化+”特色品牌,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如今,湖上乡安置区楼房拔地而起,特色产业加速集聚,一幅“安居有保障、产业有支撑、治理有温度”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吴清远表示,下一步,该乡将继续完善配套设施,推动“安置区”向“幸福区”升级,让移民群众共享发展红利。(融媒体记者 李艳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