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聚焦 | 土楼中秋味!
在福建闽南地区,中秋节又称八月半、团圆节。中秋节前夕,在福建土楼南靖景区,土楼人家就开始忙碌制作客家传统月饼——这种饼也被称作“月光饼”。这种小巧而精致的月饼,不仅承载着土楼人家对月亮的敬仰,更寄托了他们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在福建南靖土楼的“裕昌楼”内,当地居民正在忙碌地制作客家土楼传统手工月饼。月饼在南靖土楼也被称为“月光饼”,客家传统的月饼采用面皮烤制而成,馅中有冬瓜糖、花生米、黑芝麻、瓜子仁、葱油等,材料丰盛,又酥又香,寓意五谷丰登。
土楼居民 张民泰 :“中秋节是丰收的季节,所以我们饼里面会添上花生、芝麻、冬瓜糖等馅料,充分体现农家人的五谷丰登,生活美好。”
在这个机械化的时代,亲手煎烤一枚古法月饼,揉进去的是思念,压出来的是团圆。它不仅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还承载着客家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尊重。
土楼居民 张民泰 :“我们的饼,起源于唐宋时期,那时候,大批的客家人为了躲避战乱,从中原南迁到这个地方。当时是用煎饼当做干粮沿途充饥,到了南方以后,每逢中秋节便都要做这个饼。我们这里称做月饼为做月光饼,土楼、月亮、圆月饼寓意生活,阖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从唐宋南迁的干粮,到如今中秋的甜香,一枚“月光饼”,裹着丰收的喜悦、团圆的期盼,也让土楼传统文化,在揉面、压模、煎烤的烟火气里,鲜活延续。
游客 杜思澄 :“我是第一次看见土楼,也是第一次知道月饼是这样制作的。月饼吃起来糯糯的,甜甜的,非常好吃。”
游客 :“这月饼和我们家乡是有点区别,但我觉得挺好吃的,黏黏的糯糯的。虽然说国庆、中秋节我们没在家里过,但是一家人一起在外面过节也挺好的。”
一枚月光饼,裹着客家的烟火气,藏着土楼的团圆意,更成了游客感受土楼文化的窗口。这小小的饼,不仅锁住了舌尖的美味,更留住了传统文化的温度。这个中秋,无论身在何处,愿这份“圆”满与美好,能伴每一个人,共赏明月、共话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