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闽南网 > 新闻中心 > 漳州 > 长泰区 > 正文

长泰:厚植“四链”融合沃土 民营经济“一路生花”

闽南网   2025-08-28 22:12

  闽南网8月28日讯(通讯员 郑晓梅 闽南网记者 张恩培)厂房林立、机器轰鸣、运输车辆往来穿梭……金秋时节的龙津大地一片繁忙,处处涌动着发展的热潮。

长泰区俯瞰图

  今年上半年,长泰区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291.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7.8%;新签约项目54个、计划总投资128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7%。

  喜人的“长”势背后,是长泰区聚力推动“四链”融合,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信心与决心。近年来,长泰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加速奔跑,以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突破口,锚定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让人才、科技与产业实现更高水平的“牵手”,推动民营经济向优而行、“一路生花”。

  链通产业集群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根基。长泰区深谙此道,围绕三大主导产业精准施策,在强链、补链、延链上持续用力,推动产业集群从“零星盆景”变为“连片风景”。

  近日,位于长泰经济开发区港园工业园的榕鑫达科技产业园三期项目顺利竣工,进入验收阶段。作为龙头企业宏发电声的关键上游配套企业,该项目全面投产后,将有力充实长泰电子信息产业链,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榕鑫达科技产业园三期项目顺利竣工

  从一个重大项目,到一条产业链,再到一个产业集群,这背后是“链式理念”的升级。

  近年来,长泰区持续完善“链长制”,由区委主要领导担任总链长,三位区委领导分别担任三条产业链链长,引导产业上下游集聚,让产业集群的根系越扎越深。同时,围绕三大主导产业的细分领域,着力强链、补链、延链,持续激活发展动能,切实增强产业韧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链”上持续发力,产业“步步生花”: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集群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物联网产业集聚区获评省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区,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3家。长泰区持“链”而舞、聚“链”成群,推动产业向前迈进。

  以诚相待的长泰,不仅迎来了企业的“双向奔赴”,更构筑起了一座招商引资的“强力磁场”。

  6月26日,“四链融合·共赢未来”漳州市长泰区产业社区(厦门)招商推介会在厦门成功举办。会上,长泰与集美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携手打造区域协同发展先行示范区,现场集中签约项目8个,总投资达12.15亿元,涵盖多个领域,为长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大动能。

  在“链”动产业的同时,长泰还不断巩固资金链支撑,畅通融资渠道,用金融活水滋养企业成长,让企业发展不再“为米折腰”。目前,已有7家企业获超长期特别国债1亿元专项补助资金,补助金额全市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由福建开泰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发起设立的5亿元产业母基金正式通过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母基金采用“母子基金联动+市场化运作”机制,重点投向区内三大主导产业,加速长泰区主导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基金招商不是撒网捕鱼,而是精准育苗。”基金运营方开泰公司负责人郑敦火解释,“我们既参股子基金扩大资本规模,也直投重点项目。对企业的支持从土地优惠延伸到全生命周期资本服务。”

  日前,经过国内权威评级机构安融信用评级有限公司综合评定,开泰公司成功获评“AA+”主体信用等级,评级展望为“稳定”,为区域产业发展构筑起坚实的信用基石。

  营造兴业环境

  “没想到在长泰办事这么简单!”漳州信强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负责人林女士在完成公司经营范围变更后这样感慨。由于业务扩展急需办理变更,她原本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却在拨通了“跑腿办”的热线后,体验了一次“超速度”服务。

长泰区行政服务中心跑腿办窗口前,市民、企业到此咨询、办理业务。 闽南日报记者 黄子君

  了解了林女士的诉求后,“跑腿办”服务专员即刻“接招”,不仅全程指导材料准备,还创新使用视频指导——录制修改要点视频,清晰直观、一目了然。最终,借助“视频办”“帮代办”“政证快”等一系列服务机制,企业变更实现了当天受理、当天办结,实现全程“零跑趟”。

  这样的高效服务在长泰并非个例。2023年,长泰区以“不找人、好办事”为目标,建立营商环境“118机制”,通过整合帮代办中心、企业服务中心、前期办等涉企服务部门,组建“一窗一网一次通办”的“跑腿办”。自成立以来,“跑腿办”已累计办结各类诉求301件,推动项目落地更顺、建设更快,赢在“起跑线”上。

  服务的优化不只于“快”,更在于“准”和“暖”。今年,长泰区行政服务中心将“候喜”智能政务助手接入“长泰政务服务”平台,企业可通过智能交互方式快速查询政策,实现“企有所呼、智有所应”。同时,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围绕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创新需求,建立包容审慎的“沙盒监管”机制,在可控范围内实行容错纠错,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从“干货满满”的政策扶持措施,到每年如期举办的民营企业发展大会;从深化营商环境“118机制”的“诚至金开”,到贴心服务让企业“如鱼得水”……长泰不断厚植近悦远来的发展土壤,以“营商”促“赢商”,推动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做大做强。

  智取创新高地

  在这座古邑新区,争分夺秒地创新,每天都在各大企业上演。求新,需要突破。背后动力从何而来?

  人才是最重要的关键词。

  2024年4月,长泰区建成全省首个县(区)级综合性政产学研科创平台,通过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开发的“产业人才大数据系统”,实现40多万家高新技术企业、120多万家科技型企业、3000多所高校、3.2万家科研机构、500多万名科研人才、500多万名企业人才的数据实时交互,为企业和人才架起了一座精准匹配的“云桥”。

长泰区政产学研科创平台

  “开发这套系统,核心在于打通企业技术需求与高校人才资源的‘最后一公里’。”据长泰区政产学研科创平台负责人李少陵介绍,该系统如同精准的导航,让企业在专业人才的海洋里不再盲目撒网,从而大幅提升招引效率。

  福建中裕水性超纤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平台对接厦门大学专家,攻关原料上料环节传感器频繁失灵技术难题;福建元吉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牵手”院士团队,突破橡胶配方升级瓶颈……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正是长泰以产聚才、以才兴业的生动写照。据悉,截至目前,该系统已为当地企业精准对接各类需求69条,构建起人才与产业深度咬合的齿轮。

“298青年城”人才公寓

  水深则鱼悦,林茂则鸟喜。近年来,长泰不断夯实人才“家底”,抢占“智”高点,以“万才聚漳”行动计划和“长爱人才·泰盼你来”人才工程为双引擎,围绕产业所需、企业所求,通过持续优化人才“引、育、用、留”各环节,吸引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携带技术、项目落户。

  为加速人才集聚,长泰区出台了一系列精准有力的人才政策:建设人才公寓、提供子女入学便利、落实医疗保障等一揽子服务,真正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人才与本地产业相结合,催生了一系列创新成果,成为推动长泰民营经济向创新驱动转型的重要力量。

  日前,第十届“创客中国”福建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暨第八届“创响福建”大赛漳州市级赛圆满落幕。决赛中,长泰区参赛企业福建新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高精度车载镜头非球面玻璃”项目凭借核心技术、商业模式、市场前景力,再度将一等奖收入囊中,这是长泰区参赛企业连续四年摘得该项赛事最高荣誉。

  而这仅是长泰民营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的一个缩影。为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落地生“金”,长泰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大力培育创新主体。截至目前,全区已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4家、省级产业领军团队3个,创新科技不断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如今的长泰,“人才大军”加速集聚,“创新高地”不断隆起,“产业之花”绚烂绽放,“四链”融合之路花香果丰。“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等‘四链’深度融合,促进县域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长泰区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志忠表示。

频道推荐
  • 重大职务犯罪嫌疑人梁小菲被遣返回国
  • 2025年7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
  • 赖清德满意度31% 创新低!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