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闽南网 > 新闻中心 > 漳州 > 漳州要闻 > 正文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暑期“三下乡” 嘉庚学子赴重庆循足迹忆烽火

闽南网   2025-08-18 19:48

  闽南网8月18日讯(通讯员 嘉闻 闽南网记者 柯嘉进 文/图)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个暑期,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与陈嘉庚纪念馆联合组建“重走嘉庚路 奋进新征程”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赴重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探寻重庆抗战遗址,追寻陈嘉庚先生山城足迹,走近红岩精神孕育地,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红岩精神和嘉庚精神。

循嘉庚足迹,悟“忠公爱国”初心

  1940年,陈嘉庚率领南洋华侨慰劳考察团回国,深入前线考察抗战情况,慰问抗日将士,为动员更多华人华侨支援抗战奔走呼号,行程的起点即为重庆。

  实践队走进山城,循着陈嘉庚先生1940年回国慰劳考察的历史脉络,先后参观了红岩革命纪念馆、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新华日报》总馆旧址及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等红色教育基地。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社教部部长廖艺文对实践队来到重庆研学表示热烈欢迎,并与实践队队员们亲切交流。

  在这些镌刻着时代记忆的场馆中,队员们透过史料和实物,深切体悟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各界爱国民主人士,筑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智慧与担当,重温那段以血肉之躯共御外侮的峥嵘岁月,更深刻地感受到以陈嘉庚先生为代表的华侨的赤诚爱国之心。

踏红岩沃土,铸“坚如磐石”信念

  行程中,实践队还前往歌乐山烈士陵园。实践队队员们整齐列队,庄严肃立烈士纪念碑前,怀着崇敬之情默哀、献花、致敬,深切缅怀那些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英勇献身的先烈们。实践队在指导老师、该校学工部副部长郑文钰的带领下,集体诵读了《狱中八条》。

  在歌乐山革命纪念馆,队员们聆听讲解员讲述革命先烈的伟大斗争事迹:潜伏在国民党“心脏”的巾帼玫瑰张露萍临刑前高唱《国际歌》;戴着镣铐的叶挺写下《囚歌》……队员们近距离感受到先烈们不折不挠的大无畏精神,进一步领悟了红岩精神的深刻内涵。

  参观渣滓洞、白公馆两处革命旧址时,队员们看着墙上锈迹斑斑的铁锁链,地面上依稀残留的暗红血迹以及江姐用竹签磨成笔写下的遗书,脑海里不停回响着江姐那句坚定誓言——“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革命者罗广斌、陈然等凭想象在狱中秘密缝制五星红旗,他们从未见过五星红旗真正的模样,却用生命为它倾注了最滚烫的忠诚与期待。实践队队员林俊杰在日记中写道:“他们用生命告诉我,信仰是比阳光更炽热的存在。”

忆抗战烽火,扬“愈炸愈强”精神

  抗战期间,作为战时陪都的重庆,面对日寇长达六年多的狂轰滥炸,重庆人民同仇敌忾、英勇不屈、百折不挠,在苦难中乐观生活,铸就了“愈炸愈强”的反轰炸精神,这正是伟大抗战精神的生动诠释。

  实践队参观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大轰炸“六五”隧道惨案史实展馆,探寻阵亡将士纪念碑暨汪逆夫妇长跪像遗址,体悟到重庆人民面对空前的持续空袭时浴血抗战、“愈炸愈强”的城市精神。实践队集体瞻仰了重庆解放碑,了解其建造背景与象征意义。从“精神堡垒”到“抗战胜利纪功碑”再到“人民解放纪念碑”,岁月流转却依然挺拔。实践队队员们纷纷感慨:“今日和平的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我们应该倍加珍惜。”

  实践队受邀到沙坪坝嘉新社区,与沙坪坝区侨联、小龙坎街道共同举办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重温华侨爱国故事 汇聚民族复兴力量”为主题的交流活动,并开展“嘉庚心 爱国情”主题微课。

  面向沙坪坝区侨联及侨眷侨属代表,实践队队员刘晴、沈婷生动地讲述了陈嘉庚先生“爱国爱乡、倾资兴学、支援抗战”的壮阔人生,阐释了嘉庚精神的内涵与时代价值。现场,南侨机工后代周俊、程艳等人分享傅财起、程龙庆等先辈的故事。每一段历程都浸透着“舍小家为大国”的侨界担当。

  在抗战地标里感悟先辈家国情怀,在实践步履中汲取青春报国力量。实践队队员们表示,此次重庆之行,不仅是追寻陈嘉庚在渝足迹,更是一场精神传承的接力。

频道推荐
  •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高兴夫
  • 陕西眉太高速公路建设有新进展 预计年内全
  • 鸡西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