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揭露“基地”组织企业运营 买半美元蛋糕也须报账
企业运营 拥有CEO和“董事会”
除收据和账单,“基地”还有工资单、求职表、慈善和宣传开支。分析师们说,“基地”多年来试图借鉴企业运营模式实施管理,建立统一财务制度,打造“跨国公司”。
曝光的“基地”文件显示,如同企业,这一组织有“首席执行官”、“董事会”、“人力资源部”和“公共关系部”。两份收据显示,“基地”分别花费4000美元和6800美元作为“车间”运行资金,这一称谓直接源自企业。
一些分析师认为,这类严密的组织结构不仅有利于“基地”生存下来,而且能帮助它扩张。另外,由于“基地”基层成员通常在偏远地区活动,报账能使上层把握下层人员的行踪。但《基地》作者贾森·伯克说,“(建立)行政体系使高层管理人员以为他们掌控着遥远的分支部门。但是,效果远比他们认为的低。”
民生支出 给结婚男送份子钱
从“基地”账本可以一窥他们的日常活动。“基地”为当地监狱预拨资金,为宗教法庭制订详细预算,每名法官每天审理案件可获得2美元酬劳。财务支出还包括宣传和民生费,用以扩大“基地”的影响和争取民心。“基地”向一名“孩子生病的什叶派人”提供4美元,向一名举行婚礼的男子送去100美元“份子钱”。他们还赔偿居民损失。一笔支出显示,一座民居遭“基地”车辆损坏,房主收到50美元修缮费。“基地”成员前往偏远乡村宣传极端教义可获补贴,一张单据注明“宣传差旅费”200美元。
特写
创始人 本·拉丹 经济学科班出身
分析人员称,严格的开支管理制度可追溯至“基地”创建人本·拉丹。本·拉丹为“科班出身”,1976年进入沙特阿拉伯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大学攻读经济学,继而帮助父亲管理家族企业。本·拉丹1992年在苏丹创建一家大型企业,雇员超过500人,经营多类项目,从进口卡车到出口芝麻、白玉米和西瓜。
本·拉丹重视管理,对雇员严格要求,比如无论采购金额多小,雇员都必须提交一式三份的账单。他招募第一批“基地”成员之时也要求他们这样做。
本·拉丹在2011年5月2日已被美军特种部队在巴基斯坦城镇阿伯塔巴德一处房屋内击毙。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