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公报》发布

法制日报   2018-08-08 10:56

去年六个海湾水质差到极差 《2017中国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公报》发布

  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要求,海洋环境保护职责划入生态环境部。为此,生态环境部最新透露,从2018年起,组织编制并统一发布《中国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公报》,以加强我国管辖海域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评价,全面反映全海域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同时,发布了《2017中国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公报》。

  生态环境部监测司负责人说,2017年近岸海域开展的监测工作主要包括,近岸海域水质监测、入海河流水质监测、直排海污染源监测、部分重要海湾河口海洋生物、沉积物监测,部分海水浴场及渔业水域水质监测。去年全国近岸海域水质级别一般。水质超标点位主要集中在辽东湾、渤海湾、黄河口、长江口、珠江口、以及江苏、浙江、广东省部分近岸海域,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这名负责人说,从四大海区近岸海域水质状况来看,黄海近岸海域水质良好,渤海、南海近岸海域水质一般,东海近岸海域水质差。九个重要海湾中,胶州湾和北部湾水质良好;辽东湾水质一般,渤海湾、黄河口和闽江口水质差;长江口、杭州湾和珠江口水质极差。从11个沿海省(区、市)来看,广西和海南近岸海域水质为优;辽宁、山东和福建水质良好;河北水质一般;天津、江苏和广东水质差,上海和浙江水质极差。

  2017年,生态环境部对27个海水浴场开展了367次水质监测,水质优良的比例为95.3%,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影响浴场水质的主要超标因子为粪大肠菌群。开展监测的195个入海河流断面中,劣Ⅴ类水质断面41个,占21.0%,主要超标因子为化学需氧量、总磷、高锰酸盐指数。

  这名负责人指出,生态环境部下一步将以陆海统筹为原则开展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打通“陆地和海洋”;要按照延续性、代表性和经济性的原则,统一布设海洋环境监测点位,形成覆盖我国全部海域的海洋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对海洋环境、近岸海域,尤其是河口海湾区域富营养化、入海污染物排放、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等开展监测。记者郄建荣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2025五一高速公路哪几天免费 今年五一劳动
  • 4月30日今晚24时油价调整最新消息 国内92和
  • 浙江省纪委监委公开通报5起违反中央八项规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