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裁判:排球引入鹰眼没意义 这是对判罚的否定
相关链接
屡次判罚失误曾令周建安一怒罢赛
在中国排球历史上,四川男排就曾因裁判的判罚问题而收到罚单。
2003 年3月19日,全国男排联赛第十轮,四川男排客场挑战河南男排。做客的川军前三局以2∶1领先,第四局又以13∶5领先。眼看主队就要输球,两名来自河南本地的司线员开始在判罚中“出轨”,来自江苏的主裁判孙国明从公正角度出发,改判了几次司线员的判罚后,引来了看台上河南球迷的不满,顿时场上杂物横飞,现场陷于一片混乱。由于执行安保任务的当地安保人员无法控制场上局面,主裁判迫于压力不得不违心地按当地司线的旗示进行判罚,致使第四局四川队以 21∶25失利。进入决胜局后,场上形势依然如故,年轻气盛的周建安忍无可忍,愤然率队退出比赛。正是这个冲动的举动,周建安被禁赛一年,四川男排也被判降级,堪称中国排球历史上最重的罚单。
记者点睛
要公平,也要尊重
体育比赛中的争议判罚,往往会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足球场上很多经典也因此出现。在追求绝对公平的同时,是否应该运用技术手段来否定裁判员的某些判罚?也许,争议就是比赛的一部分。
在排球尝试引入鹰眼技术之前,较多使用鹰眼的只有网球,且仅限于在一些高水平的比赛中,比如四大满贯。虽然鹰眼为选手挑战争议判罚提供了途径,但并没有受到所有选手的喜爱。瑞士球王费德勒就曾表示,鹰眼系统一开始就不应该被引入网球领域。从网球比赛鹰眼的使用效果看,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比赛被打断,选手纠结是否要挑战等。
足球、羽毛球等项目也曾被呼吁引入鹰眼系统,但均未能成为现实。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一直对鹰眼的引入持反对意见,他给出的几条理由似乎无从反驳:首先,这是为了最大限度尊重裁判员的判断;其次,足球运动太复杂,即使启用回放技术,也有可能因对规则的理解不同而出现 “二次争议”;再次,一旦回放成为习惯,比赛将无法流畅地进行下去。这些理由想来也同样适用于排球。与网球同为小球的羽毛球也被多次呼吁引入鹰眼系统以减少争议,但由于受羽毛球场地的限制和引入鹰眼的费用不菲,这项技术至今未能在羽毛球赛场上使用。
当高科技掀起竞技体育的改革风潮,传统的做法势必会受到挑战。追求绝对公平本没有错,如果有鹰眼,也许就不会有当年周建安一怒退赛的悲剧。但任何技术的改革都不应让体育运动丧失原有的魅力,同时也应该守住“尊重裁判”这一底线。如果鹰眼技术可以让裁判主动挑战,而不是让选手挑战,也许所有人都会满意了。(本组稿件由记者 陈浩 采写)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