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振兴中华”口号是什么 要怎么做?

中国台湾网   2016-11-14 09:42

­  孙中山先生锲而不舍的精神来自于强烈的中华民族自豪感。他曾因从事革命活动被清政府通缉不能回国,长期的国外生活,非但没有让他自卑与崇洋媚外,反而令他始终对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充满乐观和自信。孙中山先生在《兴中会章程》中写道:“以(中国)四百兆人民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本可发雄,无敌于天下”,只要“举国之人皆能通晓”和“切实讲求当今富国强兵之学,联智愚为一心,合遐迩为一德,群策群力,投大遗艰,则中国虽危,无难挽救”。他在1904年写给美国人民的呼吁信中指出:“一旦我们革新中国的伟大目标得以完成,不但在我们的美丽的国家将出现新纪元的曙光,整个人类也将得以共享更为光明的前景。普遍和平必将随中国的新生活接踵而至。一个从来也梦想不到的宏伟场所,将要向文明世界的社会经济活动而敞开。”正是因为心中充满着对国家民族的深情厚义,正是因为始终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孙中山先生才能在中华民族被西方列强视为“劣等民族”的年代里,说出如此热情洋溢的话并且自信地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  1949年海峡两岸分隔以来,既有军事对峙,也有和平发展。“台独”势力至今贼心不死,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仍是两岸同胞的主流民意,两岸和平统一仍是大势所趋,这是我们的自信之源。同时,我们也有清醒的认知:两岸和平统一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两岸同胞拧成一股绳,团结一致,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为两岸统一创造积累更为有利的条件。团结才有力量,团结才能胜利,这是我们从中国近代史中得出的切肤感受,也是孙中山先生锲而不舍精神的重要动力之一。中国积贫积弱之时,孙中山先生尚能坚信“将来定可为世界一等强国”;今天的我们,已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升,那种任人宰割、任人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如果因为分裂而丧失“振兴中华”的时代机遇,愧对祖先、愧对后人!

­  四、结语

­  “振兴中华”是孙中山先生最早举起的革命旗帜,是他一生贡献的伟大事业。今日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可告慰先生在天之灵;只是统一事业仍未完成,不可谓不遗憾。“振兴中华”将永远是一面旗帜,引领全体中华儿女朝着我们共同的“中国梦”、朝着祖国统一的伟大目标前行!(评论员:赵静)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频道推荐
  • 美国联邦法官就禁止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政
  • 两部门紧急预拨3000万元支持贵州做好地质灾
  • 外交部:已就日本抓扣台湾渔船向日方提出严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