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台海新闻 > 正文

网络阅读大行其道 台湾出版业销售额去年创新低

2016-03-04 11:33 来源:海峡导报 0

  来自台湾“财政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岛内书籍出版业销售总额为190亿元(新台币,下同)。这个数字仅是5年前的一半多,更创下2003年以来的新低。在网络阅读大行其道的今天,台湾出版业是否已经步入寒冬引发广泛关注,毕竟,“爱看书”曾经是台湾人引以为傲的标签。

  曾在台湾和厦门两地都做过出版的台湾资深媒体人施沛琳,在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台湾出版业的衰退其实从2011年就开始了,也是在那时她从台北来到厦门做出版。这几年来,岛内的出版业可谓每况愈下,这从台湾“财政部”每年公开的数据就可验证一二。

  台湾“财政部”每年统计业者营业税申报资料,并依行业代号分类统计销售额。从2003年开始,出版业有一独立代码,因此能明确看出营销状况。根据“财政部”资料,2003年出版业营销总额233亿,随后逐年增加,高峰则出现在2010年,销售总额高达367亿,接下来销售额开始每年下降。

  不过,与出版社显而易见的“业绩大滑坡”相比,台湾人均出版量在《经济学人》的统计中排到了全球第二位。至于两者之间的落差,台湾资深出版人陈颖青分析,出版量大、营业额低,除了显示纸本出版市场供给过剩,也和个人自主出版量大增有关。

  在台湾社会,个人出版蔚然成风,他们出版书籍并不是以盈利为目的,更多是留下一个纪念。比如有个从媒体退休的郑先生,跟儿子在台北经营一家“小宇咖啡”。去年儿子结婚前,他自费出版了一本书,书名很奇特,叫《十五万两黄金当聘金》,因为“一封家书抵万金”,这本书结集了15封“郑老爷”写给儿子的信,当做结婚礼物,送给亲朋好友,意义非凡。

  出版业的销售数字不理想,说明台湾人不买书,但并不代表他们不爱读书了。台北人周先生就告诉导报记者,今年2月中台北书展,现场人就挤到爆;平日里诚品书店人潮也还挺可观(虽然现在书店都在“复合式经营”卖周边商品了)。施沛琳直指,网络阅读的兴起,改变了大家的阅读方式,“实体”被“虚拟”替代了。尤其是此前长期“霸榜”的各种工具导向书籍,被网络替代的情形更为明显。陈颖青举例指出,在过去,要学煮一道菜,可能需要买食谱,现在一上网或者装手机App,就有许多的食谱分享。同样的,像10年前在台湾热门的算命、占卜、星象书籍,过去星座专家出1本书一年销量两三万本,如今市场萎缩2/3,能卖出几千本就要偷笑了。

  对岛内出版社来说,更致命的问题还在于,台湾电子书出版不盛,这也间接导致出版社在数位阅读环境下赚不到钱,恶性循环。(记者 陈成沛)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台南舰涉弊案遭侦办 服役4年竟停航848天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