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快递业:泄露个人信息 累计可罚两亿
闽南网11月24日讯 快递业是服务业的重要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与此同时,快递业也面临着安全形势比较严峻、经营秩序不够规范等问题。日前,大陆公布了《快递条例》(征求意见稿),对快递业的安全与赔偿等作出了相关的规定。海都驻台记者了解到,随着台湾的网购热,有关部门对快递服务业的管理也相当严格,对包括快递人员资质、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等各方面作了相关的规定。
快递业竞争激烈 服务都不错
上台湾本土网店网购有3种付费方式:一是货到付款,卖家委托物流业者带POS机上门送货,待买家检验满意后刷信用卡;二是买家先通过ATM转账,卖家收到汇款后再发货;三是买家选择到超市取货,由超市代收购买的费用。
台湾电商PayEasy行销公关处副总陈中兴介绍,台湾的物流公司数量不少,公司准入门槛并不高,关键在于有信誉,懂得推销。为了经营自己的品牌,物流公司会对快递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有礼貌、优服务是最基本的要求。
陈先生说,电商行业与物流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对服务要求很严。顾客收到货时,可以开箱检查后再签收。若出现外包装破损的现象,消费者可以直接与公司联系,公司无理由进行换货,之后再由公司与物流公司对接求偿。因此台湾快递行业很少出现乱扔快件、暴力处理等事件。
台湾电商一般是7天无理由退货。消费者只需要一通电话,或发邮件,公司就必须派人上门收取快件,费用由卖方承担。所以公司对售前的宣传、物流公司配送的品质提出很高的要求,否则物流成本极高。一旦出现因快递运送不善被消费者投诉的现象,他们有权利第一时间与物流公司解除合约。
如果是超市取货,消费者发现有外包装损坏现象,可以选择不接收物品,再由超市与卖家沟通后续的问题。
台湾“消费者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很少接到因快递外包装损坏而导致的消费纠纷事件。如果接到消费者对快递纠纷的投诉,他们将介入调查。
泄露信息要赔 还要负刑责
根据台湾新的“个人资料保护法”,泄露个人信息一条罚20万元新台币,累计最高可赔2亿元新台币。一旦发生个人资料外泄引发的纠纷,受害者无需举证,可由公益团体出面代表所有受害者进行诉讼,免除了以往受害者必须自行跑法院处理相关流程,且势单力孤难以跟大企业对抗的窘况。台湾“消费者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解释,个人资料保护法规同样适用于快递行业,他们要求企业明确,所有的个人信息仅限于当次的服务交易,一旦超出范围,将予以严惩。
陈中兴透露,由于网购可以用社交群体的账号,因此在台湾网购实现实名还比较难。另一个原因是台湾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有着十分严格的规定。陈中兴说:“泄露个人信息,这在台湾是不可能的。对公司企业而言,如果泄露消费者的个资,天价的损害赔偿金很重。”为了应对这一措施,公司内的各个流程都有严格的规定,全体员工还要定期培训和考试。
不要求实名制 没有开箱检查
因为涉及个人资料保护的缘故,也很难要求客户使用真实姓名,只要能提供正确的电话和地址就可以。经常网购的市民邱小姐说,一般情况下去邮局寄件,遇上寄送贵重物品需要保值时,才会要求提供客户的身份证等资料。快递员收件是不开箱检查的。
据介绍,在超市取件时,客户也只要凭超市此前发送的手机短信即可取件,无需使用真实姓名。不仅如此,台湾快递服务业对开箱检查也没有强制规定。快递服务业一般会让快递员跟收件方说明可以开箱检查,但因为有的人上班等缘故,部分快递是放在物业中心的,无法全部做到开箱检查。如果是通过超商取货的,一般收件方都会开箱检查。遇到商品有问题,可以直接拒收。(海都记者 陈丽娟 连线台北)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