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2014年为民办实事亮“成绩单” 全市共投资金32亿元
2014年三明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1月14日亮出“成绩单”:全市共投入资金32.22亿元,占年投资计划的119.5%,21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有序推进,突出解决了一批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就业、社保、教育、医疗、住房等热点难点问题。
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全市老年居民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已提高了15元,共有30.9万名60周岁以上老人受益,增发养老金5411.6万元。
提高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农村低保标准已提高到家庭人均2100元,财政年补差标准已提高到1520元。为全市农村低保家庭发放低保资金10124.3万元,共有5.7万名农村低保对象受惠。
实施中小学扩容工程。全市完成投资6150万元,占年投资计划的102.5%;实施城区中小学扩容工程项目14个,已竣工8个、正在施工6个。全部建成后可新增校舍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新增学位5200个,有效解决城区中小学大班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和学校教学用房不足问题。
实施新一轮公办幼儿园建设。全市完成投资6655万元,占年投资计划的110.9%;新建公办幼儿园17所,已竣工4所、正在施工13所。全部建成后可新增幼儿园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新增学位5220个,有效解决城区和城乡结合部学前教育资源不足问题。
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补助标准。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已由每人每年280元提高到320元,发放补助资金69774万元,共有217.6万名城乡居民受惠;城乡医疗救助政府筹资标准已由每人每年130元提高到200元,发放补助资金2980万元,共有14.9万名城乡医疗救助对象受惠,其中:城市医疗救助对象3.8万人,农村医疗救助对象11.1万人。
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全市投入资金11141万元,占年投资计划的140.8%。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已按人均35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共下达补助资金8764.4万元,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231.1万份,共有18.8万高血压患者、4.9万糖尿病患者、8764位重性精神患者纳入跟踪管理。新增精神病专科床位130张,并投入使用。为全市村卫生所配备了1525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硬件设备,并有1645家村卫生所接通村所一体化管理软件。全市13家医疗网络单位均已建成危重症孕产妇监护室,并配备部分危重症救治器材设备,共新增床位32张,确保市级2家医疗网络单位重症监护床位不少于4张、县级11家医疗网络单位重症监护床位不少于2张。
实施助残工程。全市投入资金3712万元,占年投资计划的108.8%。听力言语和多重重度残疾人已纳入生活困难救助金补助范围,农村重度残疾人生活困难救助金已从每人每月30元提高到50元,共发放重度残疾人救助金1903万元,全市3.2万名重度残疾人受惠。投入资金1409万元,对850名残疾人进行创业扶持、520名儿童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120名残疾人开展机构托养服务、1500名重度残疾人开展居家养护资助活动。补助永安、沙县共400万元资金新建公办“福乐家园”,项目正在顺利推进。
完善计划生育奖励扶持政策。全市共投入资金1138万元,占年计划投资的118%。其中补助城镇独生子女家庭3626人435万元、计划生育低保家庭756人181.2万元、计划生育特殊家庭582人521.3万元。 完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工程。全市共投入资金1031万元,占年投资计划的163.4%。组织各类文化公益演出活动84场;开展“一起动起来”全民健身活动,举办乒乓球、羽毛球、气排球等25个全民健身运动项目158场比赛活动,举办各类群体赛事活动30项;在全市社区建设17个多功能运动场、7个室内健身房、3个拆装式游泳池、5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电子阅览室,民众业余生活更加丰富。
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全市共完成投资12.86亿元(含结转续建项目6.4亿元),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5753套(户),基本建成7793套(含结转续建项目)。其中:新开工廉租房535套、经济适用房144套、公共租赁房2127套、限价商品房1140套、城市棚户区改造安置房1177套、城市棚户区货币安置30户、林业棚户区改造安置房71套、垦区危房改造安置房187套。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外来务工人员、新就业大
中专毕业生的住房困难问题得以逐步解决,城市、林区、垦区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
实施造福工程危房改造。全市共完成投资11.9亿元,占年投资计划的119%。实施造福工程危房改造8850户38818人,其中已竣工7232户、正在建设1610户,并规范建设19个省级造福工程集中安置区。农村边远偏僻自然村农户和受地质灾害影响的困难群众、贫困残疾人危旧房屋搬迁改造需求得到进一步解决。
治理餐桌污染,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全市共投入资金215万元。开展食品安全执法1.6万余次,出动人员5.2万人次,查处各类食品违法案件298起,查获各类不合格食品7439.9公斤;共抽样检测主要食品11.85万件,省定31类48项抽检项目累计检出不合格产品96件,合格率达到99.999%。全市没有发生较大以上食品安全事故。
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完成投资1.751亿元,占年投资计划的122.8%。其中:投入资金1703万元,完成14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入资金7875万元,完成4个重点地区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工程,综合治理河长14.6公里;投入资金7932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16.3万农村人口和师生饮水安全问题。
实施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全市共投入资金1.57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104.7%;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1.3万亩,占年计划任务的104.3%,水土保持工作得到进一步推进。
实施交通便民及安全保障工程。全市共投入资金3.26亿元,整治事故多发及危险路段2378处,其中:事故多发路段3处、危险路段92处、低标路段2283处;完成农村公路安保工程510公里、危桥改造10座。永安桃源洞旅游集散中心、泰宁站旅游集散中心已完工并对外营业,三明北站旅游集散中心已基本完工,即将对外营业。已在通往景区路段增设了144块旅游公共交通服务标志牌,开通了高速公路贡川服务区旅游驿站。城乡居民出行条件进一步改善,旅游服务水平得以提升。
实施公交服务便民工程。全市共完成投资1.43亿元,占年投资计划的168%。新建成沙县汽车客运站,翁墩公交枢纽站、东霞公交枢纽站、三明汽车客运北站二期客运枢纽准备开工建设;新增、更新公交车辆162辆,新增公交班线19条,优化延伸公交班线8条;建成公交候车亭216个、智能公交电子站牌4座,为城乡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安全的公交服务。
实施村村通客车工程。全市共投入资金6350万元,建设农村公路81公里,新增更新25辆农村客车,符合安全通客车条件的建制村已全部开通农村客车。
实施城乡菜市场建设改造工程。全市共投入资金1314万元,建设5个标准化城乡菜市场,其中,三元区、永安市、清流县各1个,大田县2个。新增城乡菜市场营业面积2550平方米、公共设施18台(套、座),受惠人口达15.1万人,增加就业人数4467人,全市标准化城乡菜市场营业面积已达1.34万平方米,城乡居民日常购物环境进一步改善。
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市共投入资金2295万元,建设700路高清视频监控探头。目前,视频信息综合平台已建设完成,并实现与省公安厅平台联网;700路视频监控探头位置、路线已确定,正在实施安装。
支持驻明部队改善生产生活。投入资金119万元,帮助驻明部队建设“四个一好”项目10个;并举办驻明部队基层连队炊事员烹饪技能培训班,有27名战士取得中式烹饪初(中)级证书,进一步改善了基层连队生活生产条件,提升我市双拥工作水平。
市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1370万元,为市区街道社区小区疏通管道25980米、清掏窨井735个、更换井盖7430片、安装路灯343套、维护路灯370处、路面综合改造1.7万多平方米、管道综合改造2100多米及其它市政应急维护等工作,大大改善了社区环境卫生,方便小区居民出行。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