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培育“乡村网红” 为农村经济发展添动力
今年“双11”期间,“源味建宁”抖音直播间销售额15.8万元,线上观众达1.5万人次;三明本土熏味品牌“罗大胡子”11日当天网上销售额就达到近5万元……近年来,三明市崛起一批本土直播“大V”,推动农特产品和区域品牌“上线上云”,带热了农村直播电商,也带火了地方商贸经济。据统计,截至目前,三明市抖音注册账号粉丝达万人以上的已超过1000个,领跑其中的“大V”号阵容也持续壮大,成为地方直播电商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这是11月24日,《福建日报》经济版刊发的报道:《三明:念好“大V”助农生意经》提供的一组数据。
电商对于助推农产品销售,打通城乡一体化中信息不对称的“最后一公里”,落实电商惠民工程,助力乡村振兴,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电商对农产品销售的巨大作用,也被各级、各地政府发现,并积极参与加持,进一步推进了电商的作用。
笔者认为: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摒弃“酒好不怕巷子深”的旧观念,树立新时代市场竞争的新意识,大张旗鼓地宣传推介自己的产品,以品牌意识占领市场的制高点。只有破除农产品与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壁垒,改变过往被动适应市场变化的局面,才能扩大影响,拓宽更多更大的市场销售渠道,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
加强乡村电商人才体系建设,培养更多的农村自己的电商“网红”“大V”。随着电商越来越走向专业化,从货源收集、产品挑选,到商品推介、品牌呈现,再到接单配送、客服沟通,都需要有专业的团队。尤其是对农村地区而言,更需要专业人才挖掘渠道、拓宽市场。因此,一方面,要紧跟实际需要和行业发展,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帮扶措施,培育一支适应地方实际的特色人才队伍;另一方面,要吸引外来人才和加强跨地区交流,积极引导、进驻各类新媒体门户平台,广泛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媒体、微信等形式进行信息传播,构建城乡一体化的话语体系和市场体系。
发展农村电商,产品质量是关键。要以电商业态倒逼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延长,不断优化产业管理、科技创新等能力,方有望实现质量好、品牌响、产业稳、村民富的目标。与此同时,无论是宣传推介,还是产品销售,一定要增强诚信守法意识,实事求是宣传产品,不夸大其词,忽悠消费者。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规范市场经营秩序,营造良好的交易氛围,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和安全追溯体系,依法依规开展农产品生产和经营。相关部门要切实把握好农产品电商发展的规律性要求,加强和电商平台、物流企业的合作,把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推动,与整个农业现代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各司其职、通力合作。
扬 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