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展红旗如画》演出引发热烈反响

三明市融媒体中心   2021-04-26 15:01

  昨晚7时30分,国家大剧院内,灯光渐渐暗下,大幕徐徐拉开,我市原创情景交响音诗《风展红旗如画》精彩上演。

  《序》篇章中,伴随着70余名福建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的演奏家们奏响的第一个音符,国台办新闻局局长马晓光的思绪被拉回到90年前。

  时间定格在1931年5月31日黄昏后,“四战四捷”的红一方面军势如破竹,解放了建宁县。一时间,建宁大地春潮涌动,红旗漫卷……

  “这一幕幕,令我仿佛置身在那个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值此建党百年之际,通过这样的演出活动,对我们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有着生动的教育意义。我们将深刻领悟党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传承红色基因、永葆政治本色。”马晓光说。

  跌宕起伏的剧情伴随着现场旋律慢慢推进。《红旗!红旗!》《军号!军号!》,紧随其后的两个主体篇章,用一个个串联起的红色故事,展现了一位位革命英雄。

  台上,深情演、话英雄,荡起阵阵涟漪。男高音歌唱家王宏伟在剧中扮演赤卫队长张凤山。有着36年军龄和33年党龄的他,在剧中重温了红军的历史,他说:“《风展红旗如画》表达了三明人民对党的百岁生日的殷殷祝福。希望这部剧能够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生根、开花、结果,让更多人记住三明,记住这段历史,记住长征精神。”

  作为《风展红旗如画》中阿姆的扮演者,市客家文化艺术中心主任童桂贤深情融入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演出结束后,看到台下观众的热烈反响,她内心久久无法平静:“国家大剧院是国内最高的艺术殿堂。作为一名基层的文艺工作者能在此演出,我很自豪。这源于我们的红色文化自信,我们要让更多观众了解三明红色文化,铭记那段红色历史里作出重大牺牲与贡献的苏区儿女。”

  台下,观演出、追情节,重回红色年代……当进入到全剧高潮《湘江!湘江!》篇章时,看着以宁化和三明各地客家儿郎为主组成的“绝命后卫师”一路奋战,一路血染,最后几乎全部壮烈牺牲的情景,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友文工团团长,总政治部歌舞团副团长李福祥为之动容:“从大屏幕上看到毛主席《如梦令·元旦》这首词作时,就点燃了我对这段历史的回顾。在这个情景交响音诗中,革命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英雄主义、理想主义都得到很好的呈现,具有深厚的艺术功底。”

  同样被这一幕所感动的还有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长孙董乃煌:“看到那么多前辈为中国革命献出了生命,我很心痛。我们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我将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家乡作出更多的贡献!”北京三明企业商会会长陈健接过话茬。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更好传承红色基因、激励红色担当,北京市民紫秋和其他百名观众,身穿红军、新四军、解放军、警官、央企工作服、西服、休闲服等不同服装,将建党百年以来的长征之路、抗战之路、解放之路、改革之路、一带一路一一呈现。她说:“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进一步传播红色文化,传承长征精神。”

  受邀观演的三明籍老红军后代韩济云身穿红军服,感受红色文化,心灵备受震撼。“在这里,我寻到了父亲的影子。他是泰宁县人,曾任中央警卫营特派员,自1931年在泰宁参加红军后,直至1994年去世,再也没有返回家乡,他为此抱憾终身。”带着父亲杜明的心愿,韩济云饱含深情观看家乡原创情景交响音诗,铭记革命前辈作出的伟大奉献。

  1个多小时过后,随着《风展红旗如画》最后一个音符奏毕,现场迎来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

  “能站在这里演出真的不容易!”大幕落下后,宁化县客家文化交流研究中心工作人员邱彦激动不已。在剧中,她扮演一名客家妇女,虽然是没有台词的群众演员,但在排练和演出中,她数次感动落泪:“能参演这部剧,我很荣幸。作为宁化的基层干部,我有责任也有义务把三明红色故事讲述好,把三明红色基因传承好,努力为更好建设老区苏区贡献自己的力量。”

  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高凌哲是地地道道的三明人。观看完演出后他感慨:“家乡的革命历史将激励我不断向前,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将为如画般的三明再添亮色,为新时代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历史画卷合上,红色大幕落下,但红色精神永不熄灭。循着红色印记,三明的红色故事,将迸发出更多的红色力量……

  (记者:刘莉婷)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中国旅游日”福州送出大礼包 总有一款适
  • 福建新增42个学士学位授权专业
  • 两大成果发布区亮相海交会主会场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