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本堂陶瓷艺人李顺泥:传统陶瓷艺术的创新者

三明日报   2018-06-07 18:41

学习

  陶瓷制作的过程,要经过采挖泥料、阴干陈腐、粉碎调和、炼泥揉合、拉坯塑形、修整利坯、安装配件、阴干上釉、装窑烧成、出窑检验、清除沙尘等十几道复杂的工序,要想做到每一道工序都精通十分困难。

  尤溪县清溪片区有清溪、乐家、叶坑、西吉、园兜等多个古窑址,其中西吉、园兜一带的古窑址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在这些古窑址中,泥土的化学成分也不一样。在没有仪器检测的年代,清溪李家的选泥方法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他们用嘴巴来尝试:味涩,耐烧、易裂;味甘,金属氧化物多,不耐烧……选泥之后,还要进行合理配比,才能做出最佳的陶瓷。在上釉的过程中,几碗釉、几碗黄泥的匹配也非常讲究,稍有不同,结果就千差万别。

  李顺泥从小就爱钻研。三明技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尤溪县合成氨厂,先后担任班长、安全技术员、车间主任等职务。1999年至2001年,担任尤溪县包装制品厂厂长。2001年国企改制,下岗待业。下岗后,李顺泥投资矿产,后来到厦门创办电子厂。但是不管走到哪里,李顺泥总是离不开心中的那份牵挂。李顺泥和其他外出的族人一样,每次回老家都要去“玩泥巴”。到了2012年,李顺泥更是心无旁骛,重新拾起了祖传的陶艺。

  2012年9月,李顺泥在厦门会展中心发现了商机:日本、韩国、台湾地区来参展的手工柴烧作品,一把茶壶卖到几万元人民币,一个茶杯卖到几千元人民币。参展陶瓷的色泽,跟自己老家烧坏的废弃品非常相似。落灰釉、氧化铁变化斑驳所产生的缺憾美,正是当时人们所追捧的另一种艺术。清溪的李家陶瓷,外表粗糙,造型简约,初看不咋地,越看越有味,把玩过程的色泽变化更是让人爱不释手。那时,李顺泥想:“我日思夜想的陶艺梦,答案不就在眼前吗?人们追求完美,可世间真有那么多的完美吗?何不容纳、珍惜眼前的缺憾美?”从那时起,李顺泥开启了专业陶瓷创作的艺术之门。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荔城区加强部门协同信息共享完成首单业务
  • 福州高新区南屿镇供水工程通水 4.9万户居民
  • 莆田市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