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手托起新希望——梅列区城市困难家庭精准帮扶工作侧记

三明日报   2018-05-24 16:52

  众手托起新希望

  ——梅列区城市困难家庭精准帮扶工作侧记

  ●三明日报记者 罗鸣灶 三明日报梅列记者站 肖庆松

  5月15日早上,36岁的魏雨因智力残疾,在妈妈带领下来到梅列区乾龙社区乐源家庭社会服务中心,与伙伴们一起唱歌、跳舞,学做手工,开始了全新一天的生活。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去年来,梅列在全区开展城市困难家庭精准帮扶试点,成立以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以“347”工作机制为抓手,即“三步工作方法、四类困难对象、七种帮扶措施”,因户施策,精准帮扶,努力让城市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精准帮扶首先要精准识别帮扶对象。“我们采取一申请、两审核、两公示‘三步工作法’。”梅列区民政局局长邓发禧说,困难家庭向户籍所在地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后,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先核实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提出审核意见,再报区民政部门审批决定,其间还有两次公示。

  对照标准,严格把关。截至2017年12月10日,全区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区最低工资标准42%,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相关规定,共有314户、422名建档立卡困难群众。同时,区民政局加强动态管理,定期核查、定期统计和动态监测,做到应帮尽帮、应扶尽扶。

  困难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如何进行精准帮扶?

  梅列区在精准识别基础上,将城市困难家庭按照因病、因残、因学、因灾等“四因分类法”,细化为四类困难对象,区领导、区直单位和镇(街道)等与困难家庭结对,根据每户困难对象具体致贫原因进行帮扶。

  扶贫帮困如果只是走访慰问、送钱送物,这种“输血”式救助只能解困难家庭一时之急,就业扶持无疑更具可持续性。

  “社区提供了活动室管理、清理小广告、绿化等公益性岗位,优先解决社区困难家庭就业。”五路社区主任李丽明说。

  为了帮助更多困难群众就业,结对帮扶的区领导和相关部门要送岗位信息上门,指导困难群众享受有关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参加就业培训等。

  与有就业能力的困难群众相比,这个群体的大多数人文化水平较低、劳动技能不强,有的身体多病甚至残疾等,梅列区通过各类政策补助,着力改善困难家庭的生产生活条件。

  “以前他都没地方去,长期待在家里,脾气变得非常暴躁,现在免费进了乐源家庭社会服务中心,每天有同伴一起唱歌、跳舞,身体状况好多了。”魏雨的妈妈欣慰地说。

  更让魏雨一家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挂包帮扶单位的努力下,他们住上了位于翁墩的一处廉租房。

  因病致贫,是许多城市困难家庭难以逾越的另一道坎。梅列区在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基础上,通过政府资助参保、医疗救助基金救助、第三次精准补助等形式,统筹集中各类医疗救助资金,切实解决城市建档立卡困难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加大学生就学资助力度,让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梅列区对就学阶段的困难家庭成员,根据不同教育阶段需求,采取减免相关费用、发放助学金、给予生活补贴等方式实施补助。自开展帮扶试点工作以来,区民政局对8名在大连理工大学、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等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困难家庭子女,给予每人每年3000元学费资助。同时,将9户城市困难群众纳入低保对象,每人每月发放低保金552元。

  医疗救助、教育资助、住房援助等7种帮扶举措,像一道道暖流,让一个个城市困难家庭感受到了党委政府的温暖,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众人拾柴火焰高,精准帮扶需要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福建华盛集团有限公司已资助2名在高校就读的贫困家庭子女,梅列区政协领导联系企业主,拟资助1名在高校就读的贫困家庭子女,梅园国际酒店拟以学费资助或到酒店临时就业形式,资助3名困难家庭子女。

  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今年内,梅列全区现有城市困难家庭要稳定脱困,实现全区扶贫工作城市与农村全覆盖,走出一条具有梅列特色的城市扶贫开发新路子。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全国先进表彰!福建上榜的有→
  • 平潭公安推出一系列便利服务举措
  • 福建:融资费用都有啥 一纸清单可明察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