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乐县高唐镇常口“联村党委”建设侧记

三明日报   2018-05-23 18:18

  “唱”好兄弟大合唱 “联”出发展新活力

  ——将乐县高唐镇常口“联村党委”建设侧记

  “高山坊村,上墙自然村饮水工程,需建小坑水坝一个、过滤池一座,申请资金3.5万元”;

  “邓坊村,农民公园亮化、防洪堤修护,申请资金6万元”;

  “陈坊村,冯源自然村饮用水水坝重建、主村亮化,申请资金5.2万元”……

  5月15日,将乐县高唐镇常口联村党委微信群,陆续弹出“联建村”各村诉求。群主即常口村党支部书记、联村党委书记张林顺,及时查阅微信群内容,针对群成员提出的困难和问题逐条回复并着手解决,已成了他工作的一部分。

  在将乐县高唐镇,常口、常源、元坪、高山坊、陈坊、邓坊6个村地理位置相邻、资源禀赋相似,但过去却因各村之间自我封闭和分割状态,导致各自唱着“独角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各村的发展。现如今,6个村拧成“一股绳”,“唱好兄弟大合唱”,实现了资源共享、联合发展。这得益于去年将乐县首个联村党委——常口“联村党委”成立。

  “以常口村党支部为核心组建的常口‘联村党委’,发挥了常口村党支部的组织优势和引领作用,推进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引导了联村抱团聚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步发展。”张林顺说。

堡垒共建“小组织”变身“大团体”

  今年3月,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初次盛开的百亩油菜花,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游客。在油菜花朵朵绽放的同时,“联村党委”首次农产品展示展销,同样引来不少市民驻足。高山坊村的雪莲果、竹筒酒,元坪村的白馒头、糍粑,常源村的烧麦、仙草冻,邓坊村的年糕,陈坊村的白粿……6个村10余种特色小吃,让市民目不暇接。

  然而,在6个村联建前,各村能像现在这样一起共“聚”发展合力,共“谋”致富良策,却是难得。陈新鹏便是其中一位见证者。自去年他到将乐县高唐镇任党委组织委员、联村党委第一书记后,让陈新鹏感触最深的便是,常口村距将乐县城15公里,水域宽广,林业资源丰富,但近年来,受地理环境、资源条件制约,村财增收乏力,而周边的常源、元坪、高山坊、陈坊、邓坊5个建制村又因人口少,很多基础设施都不完善,发展同样难以为继。

  “单纯按地域、以建制村为主的村级党组织设置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想要突破发展‘瓶颈’,扬长避短,整合优势资源迫在眉睫。”陈新鹏说。

  如何实现6个村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促进集体增收、农民致富,填补“划村分治”形成的工作“空白”,达到效益最大化?高唐镇的做法即是创新基层组织设置,采取“1+X”模式,共同推动党建基础好、经济实力较好的常口村与周边5个村共同组建“联村党委”。

  “历史上,这6个村有着深厚的渊源,本就是兄弟一家亲。”陈新鹏解释道。原来,在1979年以前,常源、元坪、高山坊3个建制村本就同属于一个生产大队;1997年以前,邓坊村和陈坊村同属一个村,统称邓坊村。基于共同的历史和文化,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统筹协调、资源整合、“一体”发展的思路,以强村帮弱村,大村帮小村的“联村党委”应运而生。

  “联村党委”让“小组织”变成了“大团体”,为各村资源整合开辟了新渠道,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校联建的党建工作新格局确立。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有请领航者!看“数字首创”里的“福建智慧
  • 2025年第二届武夷山国家公园青春彩虹跑开跑
  • 平潭全力打造知识产权生态高地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