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拿下58亿元大项目 三明水利人为“水”辛苦为“水”甜

三明日报   2018-05-02 19:49

“踏踏实实干好我们的活”

  4月20日下午3时,梅列区碧溪水系综合整治工程施工例会在项目部准时开始。

  “长溪段原材料半成品沙子含泥量太大,还有很多石子。这个原材料到底怎么控制?”监理方代表提出问题。“在现场挖出来的沙子就是有很多石子的,这几天已经有新的筛沙设备进场,这个问题可以解决。”施工方代表立刻做出解释。

  这样的例会,每半个月召开一次。说是例会,更像是“四方找茬”,“四方”即质监、业主、设计、监理。例会上,各方指出问题直截了当,不怕“红脸出汗”。“在我眼里就是有很多问题。”施工单位负责人聂茂兴当着记者的面也不避讳。“我们不是为了做项目而做项目,要考虑质量,要服从整体规划,要做就要做到让各方都满意,我们可都是签了终身责任状的人。”项目总工程师林庆森说。

  到了施工阶段,施工现场便是最注目的地方,压力也最大。“地层结构等不可预见的因素,是最考验我们施工队伍的地方。‘有难度’不是做不好的理由。”项目施工现场负责人庄绍谨深有体会。

  在碧溪综合整治工程中碧溪河口堤段,位于碧溪汇入沙溪河口出处,此处地基为软基,承载力不够,必须进行技术处理。

  “我们最终采用了旋喷桩技术,这个技术其实已经挺成熟了,但是在三明地区还是第一次用。”庄绍谨介绍。

  这个第一次交给谁?50多岁的施工人员郑天旭挑起了主要的担子。

  “如果说就是以干了几十年的经验,在操作机器的时候,可以根据那个震动的感觉判断出地质情况,你信不信?”郑天旭有点不好意思。“他的判断和我们地质报告是吻合的。”庄绍谨对此很是佩服。

  “就是踏踏实实干好我们的活,其他不知道了。”郑天旭憨笑。他所说的“不知道”,便是碧溪河口堤段建成后,将保护的是梅列区的工业园区以及205国道,同时有疏浚河道、美化城市景观等作用,保护人口1.26万人,保护产值341200万元。

  未来可期,正是有着像郑天旭这样普通而踏实的劳动者,后溪、泉际溪、益溪、胡贡溪、巴溪、东牙溪、蕉溪、溪源溪、薯沙溪、鱼塘溪、台溪、碧溪、洋口仔溪和洋溪、墩头溪、豆士溪、东溪、南溪、洞天岩溪这18条与沙溪河接轨的支流,在不久的将来也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三明日报记者 林芳芳 文/图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武夷山离任交接:古树有“监护人”文物有“
  • 从“卖产品”到“定标准”,闽企铺就出海新
  • 武夷山国家公园推出科普短视频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