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寿宁县检察院打好精准扶贫“组合拳”
近年来,伴随着全国性脱贫攻坚战役的开展,惠农扶贫领域逐渐成为腐败的重灾区。如何保障扶贫资金安全,让“救命钱”、“种子钱”落到真正需要的群众手中?对此,寿宁县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重拳出击,针对农村干部职务犯罪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打出了精准扶贫“组合拳”,加大对扶贫领域职务犯罪的打击与预防力度。
检察官到乡镇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教育
该院反渎局局长叶竹青告诉记者,针对惠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小官涉贪”明显、贪污侵吞突出、发案环节集中等特点,今年初,该院积极探索和创新服务保障惠农扶贫的有效措施,与寿宁县农业局共同制定了《扶贫领域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实施方案》。通过加强与纪委、财政、农业、审计等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联席会议、信息共享以及线索快速移送和案件协查机制,强化服务保障合力。对扶贫资金管理和使用、扶贫对象识别和扶持、扶贫规划编制和落实、扶贫项目审批和实施等重点环节进行重点监督和预防。
2015年,该院在摸排中发现,财政补贴存在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补助资金,可其培训班次、参训人数存在可疑之处。在深入各培训学校进行调查取证后,该院干警认为这极有可能存在骗取培训补贴资金的行为,决定对该线索进行重点经营。
通过精细化初查,该院干警发现分管并具体经办该项培训工作的县农办原副主任张某某,在明知相关培训机构存在虚构培训班次、虚报参训人数、虚增学员补贴,以骗取、挪用专项培训补助资金的情况下,非但未予以制止,甚至指导、帮助相关培训机构造假,致使国家培训补助资金损失59万余元。在铁证面前,张某某最终承认其滥用职权、收受贿赂的犯罪事实。
打击只是手段,通过制度建设,预防惠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才是目的。
“在具体扶贫项目中,我们探索性地运用互联网、新媒体等平台,监督项目审批、资金使用、人事安排、工程建设等,使项目过程公开透明运行,防止了暗箱操作的可能。”该院预防科科长卢锦告诉记者。
同时,寿宁县检察院还通过在乡镇检察联络点设立宣传栏、举办法制讲座、现场观看庭审、参观警示教育基地、观看反腐倡廉微电影等多种形式,向所在乡镇、村宣传近年来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例、惠农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相关问题及检察机关加强惠农扶贫领域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有效措施。
扎实的工作换来了喜人的成绩。2012年以来,该院围绕涉农惠农领域,查办了涉及农机补贴、生猪养殖补贴、种粮直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方面案件20件26人,涉案金额260多万元。并针对惠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发案规律、特点以及案件反映出的制度管理漏洞,向农办、农业局、农机局等相关单位发出检察建议13份,促进了相关单位和部门建章立制完善管理。
“精准扶贫离不开精准监督、精准打击与精准预防。作为扶贫攻坚战役中的重要一员,检察机关任重道远。”谈及扶贫工作,该院检察长林映华字字珠玑。
(本报记者 龚丽雯 通讯员 叶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