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温州一母亲取走子女56万压岁钱 被判连本带利还钱

2015-04-01 15:05 来源:浙江在线 0

银行不能让监护人随意取款

  根据法律规定,未成年子女银行账户里的钱是归其所有的,父母未经本人同意,无权提取。

  但本案中,孩子的妈妈在没有取款密码的情况下,不合常理地提前支取巨额定期存款。她仅凭监护人的身份,就把钱取走了。

  银行这么做有没有过错呢?

  陈一来表示,银行有个约定俗成的惯性思维,认为父母有权支配未成年子女的财产。这种潜规则和法律规定是相抵触的,存在法律隐患。

  做个假设,如果孩子的妈妈最终将钱挪用,导致资金遭受损失,那么银行将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

  也许有人会问,小孩子那么小,他自己怎么能保障自己的资金安全呢?

  陈一来建议,为了保障未成年人的财产权益和银行自身的交易安全,银行针对监护人取款应设立一定的前置条件。

  比如,设立合理取款额度,父母如提取大笔款项,应提供使用在子女身上的证明;10周岁以上的孩子已有一定的辨别能力,涉及修改密码等重大事项,需孩子本人在场并同意。

阅读延伸

那些由压岁钱引发的官司

11岁儿子为1300元压岁钱状告老爸

  2008年,11岁的宁波男孩小武将老爸董先生告上了法院。小武说,他过年收到的1300元压岁钱都被老爸拿去了,他要了几次都没要回来。

  其实现在的小孩子自主意识强多了。小武说他自己就有银行账户,他有能力管好自己的钱。

  考虑到这是一场家庭矛盾,为了避免激化矛盾,法官力主调解。最后双方达成协议:1300元压岁钱归小武所有,由董先生以小武名义存入银行,存单由董先生保管,存单密码由妈妈设置。在小武18周岁生日当天,董先生将存单交给小武。

夫妻打官司争夺儿子5万元压岁钱

  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小孩子收到的压岁钱越来越多,已经不是小数目了。父母平时一般不会为孩子的压岁钱起争执,但如果闹离婚就难说了。

  2006年,青岛一对夫妻闹离婚,争议的焦点就是儿子账户里的5万元压岁钱。

  在离婚前,老公把存折挂失,提走了压岁钱。于是,老婆张女士和他打完离婚官司,又打起了压岁钱官司。

  法院判决,钱的所有人是毛毛,应该把钱还给孩子。由于离婚后毛毛判给了张女士,张女士可以作为监护人管理这笔钱。

  孩子的红包应该怎么存?

  逢年过节孩子收到的红包,父母怎么处理更合理呢?

  陈一来说,这要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很多亲友基于人情往来送的红包,有来有往的,父母可以把这些钱扣除。剩下的主要是长辈给的红包,这些钱是长辈送给孩子的,归孩子所有。

  长辈的红包父母最好存在孩子的名下,并规划好用途,用于子女培养或资金增值。等孩子自己有能力用钱了,父母应该充当好监管者的角色,让孩子学会合理用钱,学会理财。比如教孩子自己存钱,买学习用品,买保险,献爱心等。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河北秦皇岛男子冲餐馆砍下左手引爆煤气罐 多家店铺损毁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