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晓辉回应泼粪事件:事发前一晚已经知晓会发生
澎湃新闻:对于青少年来说,关于这方面的困惑常常是最难以对身边人开口的。在学校,你成为一个沟通的渠道,经常会接到许多私信,他们问得最多的是什么问题?从事性教育以来,学生的情况有什么变化吗?
彭晓辉:最多的当然是关于恋爱中一些关于性的现象。比如性欲问题怎么解决,意外怀孕怎么办,如何避孕,性卫生保健,恋爱期间碰到感情纠葛怎么处理等等。现在的孩子们不是不懂,而是瞎懂,所以科学系统的知识是他们更加需要的。现在信息鱼龙混杂,我们的正规的信息不去宣传的话,是当学者的失职啊,意识到了这些问题更加要去行动。我的微博是我课堂的延伸,微信也是这样的。你看,我刚收到一条,青少年手淫会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就这一句话。这样的问题每天都有。
另外,我已经和一个网络教育公司达成了合作意向,已经完成了网络课程的拍摄。我要是亿万富翁,肯定要建一个大型公益网站,可是我没有这个钱呐。但我有个学生,有志于在性教育、性咨询方面做出努力,今年毕业之后创业了,我自荐成为他的首席科学家,支持他搞文化传播,这也会是我退休之后的一个平台。
澎湃新闻:当初是因为什么原因对这个学科产生了兴趣?
彭晓辉:我是医学院毕业的77级大学生,82年毕业后,因为喜欢,主动到华师来当老师,这一步选对了(笑)。积累了科学素养之后,自己开辟了方向。我喜欢性学嘛,就进入了这个领域。越是没有人去做,越是值得我们去做,何况我喜欢这个专业。研究之后,发现我们社会需要这个学科。之后就上升到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尤其这一次的广州事件,坚定了我,终生不渝。其实,性学涵盖的面非常广,是一个跨学科的复杂的学科体系。我当过一年临床医生,有了医学的基础,后来又学动物行为学,自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等方面的内容,加之参加几十年的学术活动,到国外参加继续教育,拿到专业资质证书,成就自己成为一名性学人员。
澎湃新闻:你怎么看90后情趣用品创业者马佳佳的事?
彭晓辉:她一下子就火了,而且有了效益,说明这个行业值得去做,这其中就涉及到性的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的运用问题。这行也可以产生GDP,可以丰富个人的性生活。在广州的活动上,我演讲的主题是“性是幸福之本”,性愉悦是自然,没有性愉悦就没有婚姻关系,没有亲子关系就没有孝文化,社会的演绎本身来自于性愉悦。除了生育之外,分居两地的夫妻、异地恋的恋人没有人际性接触的条件,用性用品满足自己不是好事吗,为什么不可以做呢。一代比一代开放,这个趋势没有错。
澎湃新闻:现在,人类性学研究方向的硕士招生情况怎么样?国内性学家群体的状况如何?
彭晓辉:每个研究方向都是根据课题经费量和报考的人数来确定的。因为我的研究方向起初不被理解,所以有几年是踏空的,把名额让给别人了。现在我每年都是招满的,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这个领域大有可为,有些明确说坚决要当我的研究生。
虽然在大陆还没有成为单独的学科,尽管有曲折,但至少在进步。除了我之外,还有李银河和潘绥铭带的性社会学研究方向的博士,北大医学部心理教研室医学心理学的几个教授有带性心理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恐怕就是这些了。
澎湃新闻:作为一个大学教授,因为研究领域的原因,你可能还得不到一些人的尊重。
彭晓辉:没关系。我存在的价值不在于非得要别人尊重我,作为一个正常人,我尊重他就行了。所以他打上门来,我不还口也不还手。他们是黔驴技穷、恼羞成怒没有办法来辩驳我们了,才出这样的重手。
澎湃新闻:在曲解跟谩骂中,跟阻碍的力量斗争。这些年,支持你的动力是什么?
彭晓辉:喜欢,第一动力是喜欢这个专业。第二,我的学生确确实实受益,他们支持我。有2万学生已经从我课堂上毕业了,没有人说我的课没有用。所以,与其说我的成果是写了十几本书、几十篇论文,不如说这2万多学生才是我最大的成就。这种社会责任感是自然而然的,也是一种自我成就感和满足感。现在有收入,算有了一个体面的生活,就不要有太多物质追求了嘛,更多追求的是能够为社会做些什么。这不是高谈阔论,而是一个学者最起码的素养,不需要表扬的。
澎湃新闻:家人也同样支持和理解你的工作?
彭晓辉:这么多年,我这么在逆境中成长起来,我的家人看在眼里,当然支持我呀。尤其是我女儿,这次受到冲击后,她在国外知道消息以后马上给我发微信,安慰我,说我理解你,别难过。对我没有任何怨言。我在家人眼里,从来都是一个很能干的人,在大的原则性问题上,我不会做错事的,所以他们很放心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