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平阳副县长网发辞职感言 疑副职有责无权
辞职背后的原因
问题是,无论周慧有意无意,他没有做到安静地走开。
他的辞职感言被传播得众人周知,少数人觉得他“不够上路”。因为紧随周慧之后,平阳县某镇干部“出事”了,某镇镇长又辞职了,如此接二连三,有人说,“这让平阳县领导情何以堪呢?至少,外人会质疑,平阳县领导是如何总揽全局的?怎么都hold(意为掌控)不住下面的人?”
这一系列事件更令人不断联想“周慧们”辞职背后的复杂原因,是性情使然?升迁无望?见好就收?还是逃避被查?
记者此番采访,众采访对象根据温州近30年来各种辞职案例,总结出六种类型。
第一种,四处碰壁型。若并非本地土生土长,又无法开展工作,处处受挫,感到无能为力,唯有一走了之。
第二种,是心理不平衡。阅历、水平、资格,本在常人之上,不甘屈人之下,于是辞职。
第三种,是感到职位已封顶,提前退休或退居二线。
第四种,是为摆脱体制内的劳苦,以求更高“性价比”的工作。平阳县政府一干部告诉记者,人说公务员“一张报纸一杯茶”,但情况果真如此吗?事实上,著名的“二八定律”在公务员界确切存在,80%的工作是由20%的人来完成的。他说:“公务员队伍中也有懒汉,有人喜欢充当评论员、解说员、裁判员,但运动员却很少。责任来时,运动员要承担,压力与辛苦过后,成绩、荣誉、功劳未必是他。与其如此,不如换份工作,同样付出,或许收获更多。”据他了解,一般而言,温州的副县长辞职去给企业打工,年薪三四十万元是至少的。早在2005年,上海某电器企业就向温州某处级干部伸出了橄榄枝,请他负责西部地区一商贸城项目,年薪开出68万元,干得好还可送股份。但这位处级干部考虑家人殷切希望他守着“铁饭碗”,权衡再三最终没走人。
第五种,是权力寻租。叶温说:“你在职期间曾为某企业谋取好处,企业想报答,但直接送钱是受贿,要判刑。于是乎,都学‘聪明’了。譬如,你给某企业200亩地,每亩只要1万元。当然,如此优惠价是要打着政府为扶持企业而出台优惠政策的名义,‘包装’得有板有眼。此后,你下海到该企业,对外称年薪几十上百万元,内部还有股份。像有的县领导,下海到某企业,拿到企业80%的股份,2年后自立门户做房产。其实,这就是企业变相的报恩行为。”
第六种,是因事故辞职。一位县领导,原本都已完成组织考察只缺公示了,突然其所管辖区域内发生群体性信访事件或生产事故等,遭到问责,晋升“黄”了。他会心甘情愿吗?于是以健康原因辞职。但这类“事故辞职”中还能分支出一种情况,即所谓“代人受过”。譬如某分管工业的副县长正好在党校学习,其分管的工作由另一位副县长代为监管,恰恰“代班”期间出了事故。这有过先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