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93岁老兵冒酷暑赴烈士碑寻初恋女友名字 曾参加昆仑关战役

2014-09-04 15:34 来源:羊城晚报 0

相关新闻:

93岁老兵重返昔日战场 只为心中那一块纪念碑

  主人公张近志简介:

  简介:1921年7月出生在宾阳县的马王乡沙井村。1935年考上南宁的军医学校。1938年毕业后,回到驻扎家乡的国民革命军64军155师师部医院任军医。1939年冬天,桂南战役打响,投身抗战。

  之后,张近志随部队到广东驻防。在淮海战役时,张近志随部队起义,1950年回到顺德,被分配到顺德人民医院工作。

  佝偻的背部,走路跌跌撞撞,即便如此,也无法阻挡一名抗战老兵重返昔日战场的脚步。日前,93岁高龄的张近志,独自拎着一个装有衣服和药品等物品的塑料桶,搭火车、转班车,从广东顺德辗转来到广西南宁市昆仑关。这位曾经是国民革命军64军155师师部医院的军医,此行只为一个心愿:寻找当年老副师长邓鄂在昆仑关立下的一块纪念碑。


老人千里迢迢来找纪念碑,鞋子磨得泛黄脱皮


张近志老人和志愿者在一起

93岁老兵重返昆仑关

  7月26日的南宁,气温直逼40℃,烈日下的昆仑关虽然绿意葱葱,但行走在太阳底下仍会明显感到皮肤刺痛,这样的高温天气,游人稀少,山上冷冷清清。

  上午11时许,昆仑关博物馆保安柳兴正在昆仑关外围值守,突然看到一名身材佝偻的老人从过路的班车上下来,手里提着一个装满物品的绿色塑料桶,跌跌撞撞地走上昆仑关。

  柳兴上前一问才知,这位独行的老人来自广东顺德。老人称,自己曾在昆仑关打过仗,想回来看看当年的战场。柳兴赶紧把老人迎进门,与同事热情接待,并带老人参观昆仑关博物馆。

  在昆仑关上第五军的阵亡将士纪念碑前,老人老泪纵横,他告诉柳兴,自己想在昆仑关附近住一个月,仔细看看老战场,寻找战友的墓地。

  由于昆仑关没有住宿的地方,柳兴把老人送上开往宾阳县思陇镇的班车,嘱咐司机帮老人找旅馆安顿下来。两天后,昆仑关管委会的工作人员去到旅馆看望老人,并把他接到昆仑关参观。

  这一次,工作人员了解到,老人叫张近志,是从广东顺德来的,今年已是93岁高龄,此次来昆仑关的目的,除了看看曾经浴血抗战的战场,还想寻找一块纪念碑,但这并非如今昆仑关上第五军阵亡将士纪念碑。

  随后,工作人员立即联系在南宁的援助抗战老兵志愿者,把老人的情况告知他们,希望志愿者能帮助老人圆梦。

只为寻找一块纪念碑

  7月29日上午,援助抗战老兵志愿者“周公”“老战士”“晚清秀才”等人找来一辆车赶往位于思陇镇那家小旅馆,找到了张近志。虽然老人年事已高,但是视力却比年轻人还好。由于他有耳背,志愿者只能靠纸和笔与老人进行交流。

  在聊天中,志愿者获悉,老人于1921年7月出生在宾阳县的马王乡沙井村。1935年考上南宁的军医学校学医。1938年毕业后,回到驻扎家乡的国民革命军64军155师师部医院任军医,职至一等军佐(上尉)军医。1939年冬天,桂南战役打响,155师有一个团参战。张近志所在的战地医院,每天都有伤员源源不断地从前线送来,那个场面让他至今难以忘怀。

  桂南会战结束后,张近志随部队到广东驻防,辗转了不少地方。在淮海战役时,张近志随部队起义,1950年回到顺德。由于他当年在军医学校学的是全医科,被分配到顺德人民医院工作。

  去年,老伴去世后,独居的张老萌生了独自回南宁的念头,打算在昆仑关住一段时间,看看当年的战场,缅怀战友,最重要的是,寻找当年为155师阵亡将士所立的一块烈士纪念碑,纪念碑上还有师长邓鄂的亲笔题词。

  志愿者经过查阅大量史料,张老所说的邓鄂确实是155师的长官,但并非师长,而是副师长。为了帮助老人,志愿者“晚清秀才”决定留下来陪伴老人,尽力帮他完成心愿。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内地女子在香港插队被孕妇拍照 用雨伞插其腹部致送医
下一条:团伙色诱老人入室嫖娼 假扮警察破门拍照勒索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