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90后大学生骆群曙兼职6份工作 两年内资助41名中学生

2014-06-24 09:40 来源:人民网 0

  “小骆哥,我终于考完了……”6月21日,中考一结束,湖北省蕲春县刘河中学初三学生张娟就给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大二的学生骆群曙打了电话。

  电话中,张娟将初中三年读书的艰辛和考试后的安排,一股脑倒给了“种下希望的小骆哥”。

  电话的另一端,骆群曙送上了美好的祝福和暑期回家相见的承诺。

  张娟是骆群曙资助的第二批刘河中学的初三学生。两人仅见过一次面,是在今年4月骆群曙返回母校捐款时。4月4日,黝黑的骆群曙带着满袋子“零钱”来到刘河中学的会议室,会议室里坐着31名刘河中学“最需要帮助”的中学生,张娟就是其中之一。

  当天骆群曙共为刘河中学捐出7200元钱。就在半年前,他还曾资助该校10名贫困生4000元钱。鲜为人知的是,1万余元的爱心助学款全部是同属“贫困生”的骆群曙两年勤工助学和各类奖助学金所得。

  这一切,源于这个身高163厘米的90后的朴实梦想,“少几个因为贫困上不起学或营养不良长不高个的孩子”。

一周兼6份职、每月200元生活费的贫困生

  骆群曙的家乡湖北蕲春,是个国家级贫困县。父亲骆效兰是蕲春刘河中学一名数学教师,母亲务农,收入不高负担重,为了供骆群曙和他的姐姐读书,家里还包种了12亩地。至今,骆家还居住在十几年前修建的土房里。

  在骆群曙的印象里,从小到大,自己只在上大学后“尝鲜”网购过两件新衣服,其他的“都是姐姐和亲戚剩下的”。

  2012年骆群曙考取了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此时他的姐姐骆群丽正在湖北师范学院读大三,两个人一年两万余元的学费,成了这个家庭的大难题。

  当年9月,骆群曙揣着东拼西凑来的学费走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为了不再增添家庭负担,骆群曙开学之初便开始留意各种兼职信息,最终在学校柳园餐厅得到了第一份兼职。

  每天凌晨4点,骆群曙准时起床到柳园餐厅和其他师傅一起蒸馒头。馒头上屉后,骆群曙的角色又从“厨师”变成清洁工。拖地、擦桌子、收拾碗筷,成了他用餐高峰期的主要工作。这份兼职,他一直做到现在。除了在餐厅兼职,骆群曙还同时发传单、扫楼道、收废品……最多的时候他一周干着6份兼职,每天都觉得时间不够用。

  为了省钱,骆群曙在生活上对自己十分苛刻,每天早晨吃兼职食堂免费的馒头,中午吃套餐,晚上接着吃馒头。这样精打细算,骆群曙平均每天伙食费不到6元,每个月生活费只有200元,成了班里花销最少的学生。

“我的身高已经这样了,就别再出现更多和我一样的人了”

  2013年大一寒假,骆群曙受初中班主任吴冬莲邀请回到母校与初三学生分享自己的大学生活。

  在吴老师办公室,骆群曙无意间看到了一沓贫困生助学金申请表,这些学生大多是单亲和孤儿。

  当吴老师透露学校有1/3甚至更多的学生“吃了上顿愁下顿”时,小骆暗自定下了一个目标:在大学结束前攒足一万元资助他们。

  “没去过大别山,就不会知道那里一些地方的学生有多苦。我不想让他们像我一样,因为营养的问题,再也长不高。”从初中开始身高一直保持163厘米的骆群曙这样解释初衷。

  回到学校,骆群曙重新制定了兼职计划,而且在日常花费上也愈加节省,虽然很疲惫,但每月能挣到1600多元。让室友们心疼的是,“他的中午总是我们的早晨,白发都快赶上操劳的中年人了”。

  2013年年底,得知母校有10名初三学生急需帮助时,攒了4000元的骆群曙迫不及待地将这笔钱托父亲交给了刘河中学的校长田野,委托他转交到这10名学生手中。

  然而,当骆群曙准备再次捐赠的消息传出,母亲专门打来电话,表示不理解,“能不能等以后有余力了再帮助别人?咱家不富裕,你自己也需要补身体。”

  骆群曙自嘲地说:“你儿子的身高已经这样了,就别再出现更多和我一样的人了。”

  已经考上研究生的姐姐骆群丽没有过多干预,她欣赏弟弟的单纯和善良,“弟弟是个傻子式的好人,希望傻人有傻福”。

  “苦了自己,甜了别人,骆群曙感恩社会的精神值得更多90后大学生去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湖北省道德模范汪金权闻讯赶到捐赠现场,他说,“一个人不仅要学会分享自己的快乐,也要学会去分担别人的痛苦。再小的奉献,都会成为一颗种子,栽出爱的果实。”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四川乐至公安局大队长罗书文强奸女协警:当事人辞职
下一条:男子为证明前女友错误电影院包场请网友免费看电影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