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80后小伙五次公考终入职街道办 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2014-03-02 17:36 来源:人民网 0

  “我比看到公务员热就都来凑热闹的人想得清楚,从自身能力和兴趣爱好,公务员是最适合我的职业。有些人不适应,本就带有一定盲目性。想离开,追求自身价值,也完全无可厚非。健康的流动,对整个公务员体系都有益。”采访结束时,妻子打电话来催回家吃饭。“至少,我觉得这样生活很幸福。”金明紧了紧领口,转身步入人流中……

  日前,本年度上海公务员笔试成绩和合格分数线在网上公布。

  金明(化名)虽然在2012年,自己的第五次公务员考试中,终于成功进入上海某区街道办事处工作,但每到此时,他都会不由自主地对有关新闻多瞄上几眼。

  “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又创高峰”、“最热职位百人竞争”……虽然今年的热度已经有所下降,但新闻照片里攒动的人头,还是让金明回忆起毕业8年以来,一步步走过的路。

  前段时间,一篇《上海80后公务员辞职自述》的文章火遍网络,一时间,“公务员”职业,似乎成为了一个“城里人拼命想出来,城外人拼命想进去”的体制围城。

  “我能理解公务员考试为什么那么火爆,也能体会到那些想离开的公务员的想法。”作为一个过来人,对于这座“围城”,金明十分认同另一篇文章的大标题:“没有完美的工作,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工作。”

  “关键是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这样才不用靠擦桌子来证明自己活着。”金明说。

择业时,选择安稳却得不到

  “平时每天都像打仗一样,星期六还要充电。就星期天下午可以。”约见面时间时,金明几乎不给记者选择。

  到了见面那天,记者远远就看见他在约好的咖啡馆门前等着,比约好的时间还早了十分钟。“工作养成的守时习惯,我等别人没关系,不能让别人等我。”他笑着伸出手来。

  金明是地道的上海“80后”,2002年考上大学,学的是行政管理专业。2005年底,毕业前大家都在找工作,金明倒是有点“稳坐钓鱼台”。他家里有亲戚在政府机关工作,但唯一没想过的去处就是考公务员。在身边的人穿梭于一个又一个“国考名师辅导班”时,他却和几个好友一起,去了几家外企实习,还琢磨着来场说走就走的毕业旅行。

  很不幸的是,那年正好爆发了金融风暴,大学生的就业市场也受到了影响。这些还没有正式入职的“见习生”更是朝不保夕。金明的一个“铁哥们”,“过五关斩六将”签了某家世界500强外企,月薪过万,人人钦羡。结果在试用期的最后一天,一时兴起与客户争执了几句,当场就被取消了合同。后来才听说,该公司由于经济形势不景气,取消了当年所有新人的招聘计划。几句意气之争,正好给了公司借口。

  金明的家庭本就比较传统,周末的饭桌上,看完新闻联播,又听着儿子的抱怨。父亲当即拍板:“那还是考公务员吧,那是‘铁饭碗’。只要考上了就可以端一辈子,比什么公司不强。”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决定走上这条路的原因,主要是‘稳定’的诱惑,加上和自己所学专业还算对口。但对于公务员的工作究竟是什么,真的两眼一抹黑,基本还停留在社会上‘一杯茶一张报’的印象里。对自己是否适合,也没有什么清醒认识。”金明说。

  对于临时抱佛脚的人来说,通常的结果都是事与愿违。临时上阵的金明考得“惨不忍睹”,分数与当年的录取线拉下了不老小的距离。加上毕业的时间也越来越近,原来的公司也回不去了,金明被迫重新回到了找工作的行列。

“笔杆子”炼成记

  眼看着同学纷纷确定了去向,走投无路的金明却等来了一个“不是机会的机会”。有个私下关系比较好的老师把他叫去:有个社会公益组织想找个人,我觉得你挺适合的。回去考虑一下?

  对于当时的金明来说,这可是“瞌睡碰上了枕头”。在老师的推荐下,面试也进行得无比顺利。录取通知书发来时,别的条件都还不错,唯有收入一栏,只够温饱,与身边同学相比差距不小。犹豫归犹豫,金明还是决定去试试看。“主要是因为当时还想着来年继续考公务员,这个单位和政府机关有些搭上边,可以积累一些相关的工作经验。也可以看看自己是否适合走这条道。”

  社会公益组织的工作,往大里说,是为辖区内的所有残障人士提供康复方面的服务。具体到金明每天的工作,就是不断跟进市里在本区建立这方面养护机构的工作落实情况。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昆明街头市民踊跃献血 袭击事件致血库告急(图)
下一条:昆明火车站恐怖袭击事件暴徒行凶过程(视频)
24小时新闻排行榜